字词 | 马蹄寺南北二寺石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马蹄寺南北二寺石窟 马蹄寺南北二寺石窟马蹄寺石窟之一。在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山中部崖壁。南寺以舍利塔龛为主。北寺现存窟龛30余个,有编号者9窟。二寺前原有规模宏大的木构建筑群,后遭破坏。各窟内现存造像和壁画以元、明时期为多,也有绘于民国年间的。其中较重要的为又名“三十三天”的第三窟。总高42米,共分五层: 第一、二、三层各平列五窟,第四层平列三窟,最上层一窟,共19窟。各窟之间以洞中石阶相通。窟均平面方形,有人字坡顶、覆斗式顶。每窟开一大龛,龛内塑一坐佛。四壁为元代影塑千佛或壁画,有些为明代重绘。第七窟即站佛殿,宽26.3、深33.5、高15米,平顶。有三个窟门,门内为一宽敞的前堂,其后为有中心柱的拜殿。拜殿正面为三佛龛,正壁有坛基,两侧有甬道,甬道两面及后壁有46个佛龛,每龛内塑一坐佛。第八窟又称马蹄殿,因殿内有一马蹄迹而得名。其内宽10.06、深8.60、高3.90米。窟壁三面有龛。门内及中心柱两侧存留明代重绘力士和供养人像。 ☚ 金塔寺石窟 肃南千佛洞 ☛ 马蹄寺南北二寺石窟 马蹄寺南北二寺石窟马蹄寺石窟之一。在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山中部崖壁。南寺以舍利塔龛为主。北寺现存窟龛30余个,有编号者9窟。二寺前原有规模宏大的木构建筑群,后遭破坏。各窟内现存造像和壁画以元、明时期为多,也有绘于民国年间的。其中较重要的为又名“三十三天”的第三窟。总高42米,共分五层: 第一、二、三层各平列五窟,第四层平列三窟,最上层一窟,共19窟。各窟之间以洞中石阶相通。窟均平面方形,有人字坡顶、覆斗式顶。每窟开一大龛,龛内塑一坐佛。四壁为元代影塑千佛或壁画,有些为明代重绘。第七窟即站佛殿,宽26.3、深33.5、高15米,平顶。有三个窟门,门内为一宽敞的前堂,其后为有中心柱的拜殿。拜殿正面为三佛龛,正壁有坛基,两侧有甬道,甬道两面及后壁有46个佛龛,每龛内塑一坐佛。第八窟又称马蹄殿,因殿内有一马蹄迹而得名。其内宽10.06、深8.60、高3.90米。窟壁三面有龛。门内及中心柱两侧存留明代重绘力士和供养人像。 ☚ 金塔寺石窟 肃南千佛洞 ☛ 马蹄寺南北二寺石窟 马蹄寺南北二寺石窟位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区马蹄山中部崖壁上。开创于元代。旧称普观寺,其中南寺又名胜光寺,原有站佛殿可容七、八百人,二寺南北遥遥相对,北寺有窟30余,南寺窟少而浮雕石塔居多。北寺3号窟,又名“三十三天”,由19个洞窟分列5层聚如宝塔, 下三层各5窟, 第四层3窟,最上层1窟。窟外木栏内有石级相贯。每窟内正壁均开一大龛,内塑一佛结跏趺坐。四壁为元代影塑千佛或壁画。7号窟即站佛殿, 深33.5米, 宽26.3米,高约15米。前开3门,进门为前堂,堂后是一正方形中心柱拜殿,正面凿3个圆拱龛,正壁有坛基,两侧辟甬道,甬道两面及后壁凿佛龛46个,每龛均塑一结跏趺坐佛, 窟内大型礼佛图壁画及四大金刚彩绘,均系明代重绘。8号窟即马蹄殿,唯存地面上之马蹄印。 ☚ 马蹄寺石窟群 金塔寺石窟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