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花丹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花丹 【概况】: 异名 山坡苓、假茉莉,总管(《生草药性备要》),千里及、鸟面马(《植物名汇》),一见消(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野苜莉,隔布草(福建),千槟榔、天槟榔、照药(广西),白皂药、白花皂药(四川),白花岩陀(云南)。 基源 为蓝雪科蓝雪属植物白花丹的全草和根。蓝雪属全世界约12种;中国约3种,其中2种为民间草药。 原植物 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 L.,又名白雪花(《广州植物志》)。 形态 多年生攀援状半灌木,高1~3m。茎细弱,多分枝,枝具棱槽,光滑无毛。叶卵形至长圆状卵形,长4~10cm,宽1.5~5cm,先端急尖至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无毛;叶柄基部扩大而抱茎。穗状花序顶生和腋生,长5~25cm,花序轴具腺体,苞片短于花萼;花萼绿色,长约1cm,顶端5裂,具5棱,棱间干膜质,具腺毛,花冠高脚碟状,白色或白而略带蓝色,筒长约2cm,顶端5裂;雄蕊5,与花冠裂片对生;花柱合生,无毛,子房长圆形,上位,柱头5,生于喉处。蒴果膜质,盖裂。 花期9~1o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292页.图4537) 生境与分布 山野间常见,也有栽培。分布于中国西南及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世界其他热带地区也有分布。 。【化学】:根含白花丹萘醌(矶松素Plumbagin)、3-氯白花丹萘醌(3-Chloro-Plumbagin)、3,3′-双白花丹萘醌(3,3′-Biplumbagin)[1-5]和5种未鉴定的成分[5],尚含有β-谷甾醇、香草酸(Vanillic acid)、白花丹萘酸(Plumbagicacid)[6]、葡萄糖、果糖、蛋白酶[4][7]、甾体皂甙、儿茶类鞣质[7]、天门冬氨酸、色氨酸、酪氨酸、苏氨酸、丙氨酸、组氨酸、对羟基苯基甘氨酸、蛋氨酸、羟基脯氨酸[8]。此外,含有Chitranone、Zeylenone、Maritinone、2-Methylnaphthazarin(2-甲基萘茜)、Plumbazeylanone、萘醌、亚甲基3,3′-二石苁蓉醌[9](Methylene-3,3′-Diplumbagin)(1)。 参考文献 [1]CA 1931;25∶28078 [2]CA 1963;59∶903n [3]CA 1971∶75;8514lt [4]CA 1964;60∶8143b [5]Univ poona Sci Technol 1973;44∶27 [6]CA 1980.93;21916h [7]J Bangladesh Acad Sci 1981;5(1);71 [8]J Indian Chem Soc 1987;64(4)∶261 [9]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988;(2)∶407 【药理】: 白花丹萘醌有难闻的、腐蚀性辛苦味,曾用于发泡或治疗某些皮肤寄生虫病[1]。 体外试验有抑菌作用,对结核杆菌的MIC为7.8μg/ml,接近双氢链霉素的强度;对流感病毒亦有杀灭作用[2,3]。白花丹萘醌对动物离体小肠及子宫,小量兴奋,中量先兴奋后麻痹,大量则一开始即呈麻痹作用;妊娠子宫特别敏感,对离体兔子宫在浓度为10-8时为兴奋作用,在10-7时即呈抑制;对妊娠大鼠ip可致胎仔死亡及续发性卵巢功能紊乱[1]。 临床上也有用白花丹坠胎致死的报道[4]。 白花丹萘醌混悬于0.5%阿拉伯树胶液中,给大鼠(Holtzman株)10mg/kg,10d后能引起成年雌大鼠卵巢重量的明显下降;对幼大鼠子宫和卵巢,对外源给予人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亦被阻断;但对完整大鼠的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和贮存并无影响,因此,白花丹萘醌有抗促性腺的活性[5]。白花丹萘醌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基内,很低浓度(如0.1%μg)即能使细胞生长和增殖停止、有丝分裂指数降低、细胞集中在分裂中期,表现为纺锤体毒,与秋水仙碱相似,高浓度则使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化,如核及细胞浆空泡化、细胞质裂角、核固缩和核的多态现象,表现为拟放射样核毒和细胞毒作用[6]。 其它,白花丹萘醌在动物试验中有抗凝血作用[7]。小鼠ig 80mg/kg有祛痰作用[2]。LD50:小鼠ig为164mg/kg[2],大鼠ig为65mg/kg[8]。 参考文献 [1]医学中央杂志(日) 10∶1134,1921∶ 34∶376,1935;42∶425 [2]中草药通讯 1973;(5)∶24,]978;(1)∶16,1979;(5)∶16 [3]CA 1979,91∶83030n,1981;94∶27422s [4]广西中医药 1986;9(1)∶30 [5]Planta Medica 1980;39(3)∶244 [6]Indian J Fxp Biol 1980;18(3)∶216 [7]CA 1978;89∶37733e [8]CA 1977;87∶127865n 。【药性】:性味 辛、苦、涩,温。 有毒。 ❶ 《生草药性备要》:“苦,寒。” ” ” ” ” ” 功效 祛风,散瘀,解毒,杀虫。 主治 风湿关节疼痛,血瘀经闭,跌打损伤,肿毒恶疮,疥癞疮癣,肝炎,疟疾,蛇咬伤。 ❶ 《生草药性备要》:“散疮,消肿,祛风。治蛇咬伤,痢症,去眼膜,迎风下泪,擦癣疥癞,去毒俱妙。” ” ⑿《中国民族药志》:“治腹痛,绞肠痧,虚弱,睾丸炎,牙痛,癞子,麻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或浸酒。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隔布敷、涂擦或捣敷穴位。 使用注意 不宜过量服用以及直接接触皮肤(除穴位敷),孕妇忌服。 ❶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孕妇禁服。” 孕妇误食引起流产。”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地耳草、松树皮,治关节扭伤,软组织挫伤。 ❷ 配葵树子、白花蛇舌草,治白血病。 方选和验方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关节扭伤、软组织挫伤:白花丹叶5片,地耳草15~21g,松树二层皮、苦楝树叶各适量(皆为鲜品)。将上药捣烂加酒,炒后趁温外敷于局部(避开伤口),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 单方应用 ❶ 《福建民间草药》:“治跌打损伤:白花丹鲜叶60g,捣烂,酌加热红酒,摩擦伤口周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