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
根茎类药材。 (1)释名:本品外黄内白,原名“白术(zhu)”。“术”是象形字,后来以“术”代“术”,仍读zhu音。(2)功能:性温。 ❶ 健脾补气。主治脾胃气虚所致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泄泻等症。常与党参、茯苓、甘草同用。 ❷ 燥湿利水。治水肿,常与大腹皮、茯苓皮配伍。 ❸ 固表止汗。治表虚自汗,常与黄芪等同用。 此外,白术还能治疗妊娠气虚导致的胎动不安。(3)用法:水煎服5~15克,大剂量30克。 (4)饮片特征:切面黄白色,散布棕红色小点,中部常有孔状裂隙。味微甘。稍有粘牙感。 〔漂白术〕 处方名。系将白术经拣净杂质,用米泔水漂后捞出,切片晒干入药者,漂后可缓和燥性,增强健脾止泻功效。 〔炒白术 麸炒白术 土炒白术〕 处方名。 系分别用清炒法、麸炒法、灶心土细粉炒法制得的白术饮片。三者均可增强健脾和中功效,后者尤用于脾虚湿盛所致带下等证。 〔白术炭〕 处方名。系用炒炭法制得的白术饮片,炒炭可增收敛止泻作用。 〔冬白术 冬术〕 处方名、商品名。系将冬季采集(质地肥嫩,纤维较少)的鲜白术,经蒸后切片晒干者。 习惯认为本品功效较其它时节所采集者为优。 〔于术 于术〕 处方名。白术主产南方,以浙江省于潜县(今临安县)野生产品最为著名,质量、价格均高于一般栽培白术,特称“于术”,简写成“于术”。现于术产量很小,处方写“于术”药店均付普通白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