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平遥古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平遥古城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文化遗产”项目,位于山西省太原以南90km的平遥县。古城总面积2.25 km2,至今还居住着4.2万城市居民,是保存完整的历史名城,也是中国古城的原型。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至前782年),距今已有2800年的历史。现在保存的古城墙是明洪武三年(1370)扩建时的原状,城内现存六大寺庙建筑群和县衙署、市楼等,城内有大小街巷100多条,传统民居3797处。古城是按照汉民族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集中体现了14至19世纪前后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古城按中国古代城市的等级礼序与传统习俗建造,其布局:小到民居四合院,体现五方四象、突出中心、强化中轴、西南为尊等汉族文化的礼序程式。五方即:东、西、南、北、中。四象代表汉传统中的四种灵兽符号: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民居是砖石窑洞和木构砖瓦房结合形式,外观封闭的二进、三进式四合院居多。古城建筑风格体现:“诚信”、“树德”、“修身养济”等文化传统。城内的重点民居,系建于1840~1911年间,是迄今汉民族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群落。为保护古城恢复原貌,2002年开始将古城周围30户企业的30根大烟囱,543个焦炉全部拆除,并投资1亿元建设新城,到2005年已有2.5万人从古城内移至新城,古城面积2.25km2,人口减少到2万人。城内10余条街道增加绿地面积4200m2,从而展现出古代及明清时期中国汉民族城市的社会经济及文化宗教的完整画卷。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又称“乌龟城”(因城的南墙依附蜿蜒的河流走向而筑,缩如龟状,故名之),是我国现存完好的四座古域(另有辽宁省的兴城、江苏省的南京城和福建省的崇武城)之一。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北。现存城墙是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在旧城垣的基础上重新扩建的,周长6400米,高12余米,平均宽3.5米。由内墙土筑、外墙砖包的结构构成。城墙辟六门(东西各二,南北各一),为便于防守,在东、西城门外还筑有瓮城,并建木吊桥。城墙上的94座楼台(包括4座角楼,90座城台)及高数丈的城门楼现已大多残坏,墙顶外砌垛口三千,内筑女墙,上有射眼,下有了望洞。据传三千垛口与原城墙上的72个小敌楼,是孔子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的象征。城内的街道、市楼和商店等至今保存着原有的形制,城外还设有宽、深均为4米的护城河。此城为研究明代县城的建置情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1988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建筑 丁村民宅 ☛ 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平遥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居汾河东岸,与太原相距约90公里,东连祁县、北接文水、西邻汾阳、西南与介休接壤,南靠沁源,东南与武乡毗连。 ☚ 世界遗产/文物单位 平遥城墙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