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居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居易 【生卒】:772—846 【介绍】: 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又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因称白香山、白傅或白太傅。原籍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后迁下邦(今陕西渭南县)。少年时期,避乱江南,常常衣食不充,饥寒并至。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官秘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元和十年(815)因上表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为权贵所恶,贬江州司马。后任杭州、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反映人民疾苦,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反对六朝以来“嘲风雪、弄花草”的诗风。其现实主义的诗歌理论,对新乐府运动的形成和开展,起著直接的指导作用。早年所作的讽谕诗,如有名的《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广泛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鞭挞了统治阶级的贪婪和残暴。晚年因意志消沉,写了大量闲适诗,不少作品流连光景,平庸浮浅。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极有名。其诗语言平易通俗,尤其是古体诗,意到笔随,无雕琢拼凑之痕,在当时拥有广泛读者。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