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丁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丁香 【名称出处】:《滇南本草》 【概况】: 异名 雀苏(《雷公炮炙论》),雄雀矢(《别录》),青丹(《本草拾遗》),麻雀粪(《滇南本草》),雄家雀粪(《黑龙江中药》)。 基源 为文鸟科动物麻雀或山麻雀的粪便。 原动物 麻雀Passer montanus L.。山麻雀Passer rutilans(Temminck) 历史 白丁香一名出自《滇南本草》,但是作为药用早在《雷公炮制论》、《别录》、《本草拾遗》和《日用本草》等中均有记载。此后《纲目》、《本草经疏》等书中也收载了本品。 现代《中药大辞典》、《黑龙江中药》和《中国动物药》等书亦引为药用。古本草著作记载为雄雀粪入药,如陶宏景称:“雄雀屎两头尖者也。”《黑龙江中药》也称本品为雄家雀粪。但现在市售品雌雄不分,均作为药用。 形态 上体砂褐色,满布以显著的黑色斑纹,故名麻雀。头及喉上各具一黑斑。 额、头顶和后颈为暗褐色。嘴黑色,脚和趾均为黄褐色。 胸、腹淡灰白色,两胁淡黄褐色。 生境与分布 多栖于居民点及其附近。 食杂性,以昆虫与谷物为主、分布于中国各地。 山麻雀与麻雀形态相似,但背面色栗红,耳羽处无黑色斑块。 除东北外,几遍布全中国。。 【生药】: 采集 全年均可收集雀粪,去净泥土或杂质,晒干。 药材产于中国各地。 鉴别 本品呈圆柱形,两头钝圆,有时稍弯曲,长5~8mm,直径1~2mm;表面灰白色或灰棕色,质稍硬,易折断,断面棕色,粒状,气微腥臭。以干燥,无杂质、无泥土者为佳。 。【化学】: 雄雀粪含灰分337%,总氮量5.66%,氨0.22%。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695 【药性】: 性味 苦,温。 ❶ 《别录》:“温。” 归经 《本草再新》:“入肝、肾二经” 功效 消积除胀,明目去翳,消肿解毒。 主治 癥瘕,积聚,疝气,目翳,胬肉,乳娥,龋齿,黄疸,痈疽。 ❶ 《别录》:“疗目痛,决痈疖,女子带下,溺不利,除疝瘕。雀矢和男首子乳,如薄泥,点目中,胬肉赤贯上瞳子上者即消。以蜜和为丸,酒饮服,主癥癖,久痼冷病。” 又急黄欲死,以两枚细研,温水服之。”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入丸、散,1.5~4.5g。外用:适量,研细调敷或和乳汁点眼。” 使用注意 体虚者及孕妇忌服。 ❶ 《本草经疏》:“目痛非风热外邪者不宜用,女子带下,溺不利属肾虚有火者并忌之。” 配伍应用 ❶ 配当归,治小儿卒客忤,腹坚满。 ❷ 配丁香、甜瓜蒂,治黄疸。 方选和验方 ❶ 雄雀粪散(《圣济总录》)治饮食伤饱,取凉过度,闷胀欲死,上下不通:雄雀粪21粒,炒,研细,用暖酒100ml调服,未效再服。 ❷ 雀粪丸(《圣惠方》)治小儿卒客忤,躽啼腹坚满:雀粪30g,当归15g《锉,微炒)。 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麻子大。 50日儿,每服1丸,以乳汁下,日3~4服,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 ❹ 白丁香丸(《普济方》)治咽喉双雕及单雕:白丁香20个,以砂糖如胡桃大1块,同滚开,分作3丸,每1丸,用薄绵子裹,令含在口内。 将丸子塞入鼻孔内。不久流出黄水,一般黄疸很快痊愈。” 单方应用 ❶ 《梅师集验方》:“治诸痈不消已成脓,惧针,不得破,令速决:雀屎涂痈头上,干即易之,雄雀屎佳。坚者为雄。” 缪希雍《本草经疏》:“雀屎,性善消散,故外用疗目痛,决痈疖,内服治带下,溺不利,疝瘕也。苏恭以首生男子乳,研雀屎成泥,点目中胬肉,赤脉贯瞳子者即消,盖取其辛散拔出火毒之义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