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丁若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丁若镛1762—1836朝鲜李氏王朝时期诗人、哲学家,实学派集大成者。字美庸、颂甫,号茶山,与犹堂。生于京畿道广州郡草阜面马岘里封建贵族两班家庭。七岁能做诗,廿二岁中进士,通汉文、汉诗。曾官至“承旨”。任暗行御史时同情农民,弹劾赃官,受官僚排挤。1801年被贬流放康津,1818年获释回乡,以读书、著述终老。政治上反对门阀和世袭制度,倡导民本思想,主张土地公有和实行按劳取酬的“闾田制”。反对程朱学派空理空谈,反对迷信,提倡数、医等实用科学,强调学问研究应以“利用厚生”为目的,还主张自由发展工商业。曾制造起重机,设计江桥,并第一次把“牛痘接种法”介绍到朝鲜。哲学上认为“太极者”,“天地之胚胎也”,主张“在地之物”,“皆两瓣相合”,“一阴一阳之谓道者”,有一定的辩证法因素。文学方面以诗歌、政论文见长。著诗两千多首,多描写农民生活,如《饥民诗》、《狸奴行》等。《龙山吏》、《夏日对酒》则揭露、讽刺了封建官吏的罪恶和伪善。著有《与犹堂全书》(五百另三卷),其中著名的有《经世遗表》、《太韩疆域考》等。 丁若镛 朝鲜李朝末期诗人、进步学术流派实学派的集大成者。他流传下来的诗歌有2500多首,有很多同情人民疾苦、鞭挞酷吏罪恶的优秀篇章,形式多样,善于运用托物寓意手法,影响很大。 丁若镛1762—1836朝鲜哲学家,实学派的集大成者。字美镛,号茶山,又号与犹堂。反对空谈学风,主张结合实际研究学问。哲学上,认为“太极”是“天地之胚胎”,“轻清者,位乎上”,“重浊者,位乎下”,万物“皆两瓣相合”,“一阴一阳之谓道者,天之所以生育万物”。政治上,反对门阀和世袭制度,主张实行土地公有、按劳役多寡分配的“闾田制”。文学上,重视民族传统,擅长诗歌、政论。著作有《与犹堂全书》及《饥民诗》、《夏日对酒》等诗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