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朗
亦作“[踈朗]”亦作“[疎朗]” ❶ 开阔清亮。 多形容眉目清秀。{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邈哉{崔生}﹐体正心直。天骨踈朗﹐墙宇高嶷。忠存轨迹﹐义形风色。 ”《晋书·王敦传》:“{敦}眉目疏朗﹐性简脱﹐有鑒裁。”《旧唐书·良吏传下·张知謇》:“仪质瓌伟﹐眉目疏朗﹐晓于玄理﹐清介自守。”{清}{龚自珍}《题鹭津上人书册》诗:“美人眉宇定疏朗﹐才许缥缈而娉姈。”《三国志·魏志·崔琰传》:“{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鬚长四尺﹐甚有威望。” ❷ 淡雅清朗。{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下》:“〔{鲍楷}〕画山水不用稿﹐疏朗秀润﹐得古人意。” ❸ 指文气豪放。{缪荃荪}《宋元词四十家序》:“其论{南}{宋}词人﹐{姜}{张}并举……又论{长公}疏朗﹐{稼轩}沉雄。” ❹ 俊爽;爽朗。《晋书·桓玄传》:“及长﹐形貌瓌奇﹐风神疏朗﹐博综艺术﹐善属文。”{明}{屠隆}《王茂大<修竹亭稿>序》:“士之寥廓者语远……疎朗者语畅﹐沉著者语深。” ❺ 稀疏透明;通透明亮。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五》:“有堂三楹横其前﹐下临絶壁。其堂窗棂疎朗﹐如浮坐云端﹐可称幽爽。 ”{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又有瑟瑟幕……轻明虚薄﹐无以爲比﹐向空张之﹐则疎朗之纹﹐如碧丝之贯真珠﹐虽大雨暴降﹐不能溼溺﹐云以鲛人瑞香膏傅之故也。”一本作“踈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