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 病名。 指男性从中年向老年过渡的转折时期,因肾气渐衰,脏腑功能失调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该病多发生在45~60岁之间。历代中医文献中,对本病未见专题论述,一般认为有以下几型。阴虚内热:若素禀肾阴不足,至年老之时,肾阴更渐亏虚,阴虚则生内热;由于肝肾同源,肾阴不足,则肝阴无源,而见肝肾阴虚,甚则导致阴虚血燥,阴虚阳亢。 脾肾阳虚:素体阳虚,又至老年,肾精渐衰,精不化阳,肾阳益衰,命门火亏,火不生土,则致脾肾阳虚。肝郁脾虚:初至老年,情绪不稳,若情志不遂,则肝气郁滞,肝郁克脾,脾失健运,则形成肝郁脾虚之证。 心肾不交:由于老年肾水偏虚,不能上济于心,心阴失养,心火无制,而致心肾失交。肾阴阳俱虚:素禀肾气不足,又至更年之期,肾衰精少,脏腑功能失调,肾之元阴元阳化生无源,故形成以肾阴肾阳俱虚为主证的更年期综合征。 关于本病的诊断,首先应注意年龄因素,一般在45~60岁之间。另外本病以功能减退为主,多无器质性病变。本病多为数个症状同时或交替出现,且多与情绪、心理、精力、体力、性欲等有关。阴虚内热者,症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咽干口渴,头晕耳鸣,健忘,溲黄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滋阴补肾,清热降火。方用知柏地黄丸或耳聋左慈丸加减。脾肾阳虚者,症见畏寒肢冷,倦怠乏力,面色 心肾不交者,症见心烦失眠,健忘多梦,心悸怔忡,腰膝酸软,甚则遗精,早泄,舌尖红,苔薄黄,脉细弱或细数。 治宜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或用天王补心丹、安神定志丸等方加减。肾阴阳俱虚者,症见头晕耳鸣,失眠健忘,汗出,畏寒肢冷,浮肿便溏,腰膝酸软,早泄,阳萎,舌淡,脉细弱。 治宜滋阴补肾,温肾助阳。方用二仙汤加减。若见悲喜无常,可加用甘麦大枣汤。现代研究认为,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十分复杂,但所有这些症状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精神神经系统症状,二是循环系统和全身症状,三是性功能和生殖器官等方面症状。对于该病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 一般认为与男性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当男性进入更年期以后,睾丸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化,睾丸间质细胞功能和曲细精管的生精功能逐渐减退,睾丸重量与体积逐步减少,男性激素活性逐渐降低,以后相继出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和性机能的低下,乃至整个内分泌的生物功能失调。但有人对60~91岁的145名男性作了系统的有关性激素测定,并根据测得的黄体生成素和睾酮值进行分组观察,证实有相当多的人(占46%)并不存在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损害,因此认为男性更年期未必一定要出现。同时也发现男性更年期内分泌紊乱的类型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也可能由非内分泌因素引起,也不一定有一确切的起始年龄。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但多为临床治疗经验报道。主要以补肾养心,安神定志,疏肝解郁为治疗法则。 除服用中药之外,还可结合气功、针灸及体育锻练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