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电影本性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电影本性论 关于电影艺术本质、电影艺术特具的美学机能的论点。 主要有两种观点: 代表人物鲁道夫·爱因汉姆、谢尔盖·爱森斯坦、贝拉·巴拉兹、让·米特里等人。反对把电影看作是一种机械物理过程,反对把电影当作现实的复制物。他们在各自的著作里分析了电影手段的假定性、主观性、选择性和创造性之后,认为电影有必要也有可能对现实进行选择、概括、提炼,因而也应当融进艺术家的主观思考和情感,与传统艺术站在同样的高度创造出银幕艺术形象来。所以电影具有与其它艺术同样的实质,电影艺术的本性是形象本性。 从电影艺术的创作实际来考察,形象本性论是合乎电影艺术的内在规律的,照相手段不应放在本性的高度来认识,但可以放在特性的层次上来强调。因为电影以摄影为最基本表现手段,而摄影本身是对物质现实的精确记录,它使电影具有其它艺术无法达到的逼真性,具有一种记录功能。 然而,照相毕竟不是现实的同一物,只不过是现实的影像而已。而且照相的全部过程:从拍摄对象的选择,拍摄角度的取定,拍摄距离的把握,光线、色彩的运用,到画面构图的安排以及曝光洗印时的艺术处理,没有一个步骤不具有假定性和主观性,所以电影不可能是物质现实的复原,不可能没有人的创造性干预。 相反,摄影、蒙太奇等一系列电影手段使电影艺术家被迫对生活作出选择,从而使他们有可能从自己的特殊角度去感觉生活,提炼生活,创造出具有逼真形态和独特个性的艺术形象,并在这一形象中凝聚自己的情致、气质、思考和评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