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奥本海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奥本海默1904—1967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美国物理学家,领导生产第一颗原子弹者。生于纽约市。1925年以优等生毕业于哈佛大学后,在剑桥大学读了一年研究生。1927年获德国戈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与德国理论物理学家马克思·博恩共同研究,对分子结构理论作出重要贡献。1929—1947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加利福尼亚技术研究所任教。1930年因阐明反粒子概念而提出一项重要的理论见解。从此吸引了大批有才华的科学家,形成第一个主要的美国“理论物理学派”。1943年任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原子弹工程负责人,1945年7月领导制成第一颗原子弹。1946年被授予梅里特总统勋章。1947—1953年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总顾问委员会主席,兼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所长。曾提出国际控制原子能的建议,反对美国制造氢弹的计划(被杜鲁门总统否决)。1953年遭麦卡锡分子诬控,被解除各种顾问职务,吊销保护执照。以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1933年肯尼迪总统决定授予他原子能委员会最高荣誉——恩里科弗米奖,表彰他对原子能计划的贡献。同年12月2日约翰逊总统亲授此奖。后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逝世。 奥本海默 奥本海默1904.4.22~1967.2.18AobenhaimoJ.R.Oppeneimer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和科学组织家。曾任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总顾问委员会主席。美国研制第一批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技术负责人。生于纽约,192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其后两年间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和德国哥廷根大学研读。在德国物理学家波恩指导下于1927年获得哥廷根大学博士学位。1929年再次去欧洲,先后在荷兰莱顿大学和瑞士苏黎世大学工作。1929~1942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任教和做研究工作。1946~1966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院长。他的主要成就是成功地主持了美国的原子弹设计和制造工作。1945年在他的组织下解决了一系列理论和工程技术问题,成功地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这是一颗爆炸力相当于2万吨TNT炸药的铀弹,因而奥本海默被称为“原子弹之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反对美国制造氢弹,主张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奥本海默在1936年提出了宇宙射线簇射现象的级联理论。所谓宇宙射线的簇射现象是指宇宙射线进入地球大气层跟大气中的原子核碰撞,会引起很多核反应产生大量次级粒子。宇宙射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粒子流,主要是质子,粒子的能量很高,大部分高达109~1010电子伏特。奥本海默还在1939年与斯奈德根据广义相对论预言“黑洞”的存在。黑洞是一种暗天体,其基本特征是具有一个封闭的视界面(即黑洞的边界),外来物质能够进入视界,而视界内的任何物质都不能逃出视界。因此远处的观察者无法观测到来自黑洞内部的辐射。目前黑洞仍然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说。它常被作为晚期恒星的一种模型。奥本海默培养了许多理论物理学家,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新的物理学中心的形成。 ☚ 狄拉克 吴健雄 ☛ 奥本海默1904—1967Robert Oppenheimer美国物理学家。领导费米、贝脱(H.A.Bethe,1906—)等著名物理学家,制造了第一颗原子弹。 奥本海默1904—1967Julius Robert Oppenheimer朱利叶斯·罗伯特·奥本海默。物理学家。生于纽约市。1925年哈佛大学毕业后,到英国剑桥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深造。1927年在哥廷根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莱顿大学、苏黎世大学国际教育部研究员。回国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执教(1929—1947),1936年升为物理学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曼哈顿工程,为洛斯阿拉莫斯原子能实验室负责人(1943—1945)。后任普林斯顿大学远景问题研究所所长、物理学教授(1947—1966)。兼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政府首席原子能顾问,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总顾问委员会主席(1946—1952),美国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代表团顾问。人称“原子弹之父”。因反对试制氢弹,于1953年被指控“同情共产主义”而解职、受审,1963年始恢复名誉。1963年获费米奖。1966年退休。主要论著有《振动和旋转能带的量子理论》、《二体问题的量子理论》、《分子的量子理论》、《电子和质子理论》、《信增簇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