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甲状腺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甲状腺炎 甲状腺炎可分为急性、亚急性与慢性三种,由于不同病因所引起,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本病属中医学“炎喉痈”,“瘿肿”等范畴。 〔病因病机〕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由血行感染或颈部化脓性感染蔓延而来。 亚急性甲状腺炎,为非化脓性甲状腺炎,又称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系病毒感染后免疫反应性疾病。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氏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临床最常见的一种。 中医学认为感受风热邪毒,客于肺胃,肝郁胃热,热积湿壅,蕴聚化毒,毒热灼津为疾,痰热蕴阻,结于颈部所致。 〔西医诊断标准〕 一、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 1.临床表现 (1)甲状腺红、肿、热,压痛明显,可见一侧肿大,化脓时可扪及波动感。 (2)严重者可有呼吸及吞咽困难、喉鸣、嘶哑等。 (3)合并败血症者可有全身中毒症状。 2.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增高。 (2)血培养:查找病原菌。 (3)血清T3、T4、TSH一般均正常。 (4)甲状腺B超可进一步诊断。 二、亚急性甲状腺炎 1.临床表现。 (1)起病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牙痛史。 (2)全身症状:高热、头痛、乏力,厌食咽痛,吞咽和咀嚼时疼痛加重,并向下颌、两耳、枕后及前胸放射痛。 (3)可有一过性甲亢症状:如心悸,多汗易激动。 (4)甲状腺轻、中度肿大,或局限或弥散或转移性坚硬(压痛)。 2.实验室检查 (1)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 (2)血清病毒学检测,阳性。 (3)血T3、T4可增高或正常,但甲状腺吸131碘明显低下,血TSH早期降低,后期正常或稍高。 (4)血清蛋白结合碘升高。 (5)TRH兴奋试验早期无反应,中期反应活跃。 (6)甲状腺扫描不显影或现冷结节。 三、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 1.临床表现 (1)多见于6~16岁,尤其10~11岁为发病高峰,女性多于男性,约为4~9∶1。 (2)甲状腺肿大,呈分叶状,光滑,压之如橡皮,推之移动,多数无压痛。 (3)胸闷、易怒、心悸、善太息,神疲乏力,胸胁胀满,烦热、自汗,或四肢橡皮样水肿。 2.实验室检查 (1)血沉增快。 (3)甲状腺抗微粒体抗体(TMA)明显升高。 (3)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1∶4阳性。 (4)第二胶质抗原(CA2)阳性。 (5)针刺活检甲状腺间质是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腺泡上皮炎性破坏,增生,基膜断裂。 (6)测血清FT4和TSH,除外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7)血清丙种球蛋白增高。 (8)甲状腺扫描显示放射性同位素不规则浓聚与稀疏。 〔鉴别诊断〕 1.单纯性甲状腺肿:儿童在青春期时,特别是女孩常有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正常,无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的表现。 2.甲状腺肿瘤:多数甲状腺肿瘤无症状,主要诊断方法为甲状腺扫描或局部的超声检查。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热毒炽盛 相当于急性甲状腺炎。 起病急骤,高热寒战,颈前漫肿,色红灼热,下咽困难,声嘶,气促,兼见口渴,咽干,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红,苔厚黄,脉数。 二、肝胃郁热 相当于亚急性甲状腺炎。 颈前肿物明显,质地较硬,疼痛,痛引耳后枕部,活动及吞咽时加重,伴心烦易怒,口苦咽干,心悸,汗多,舌边红,苔黄腻,脉弦数。 三、痰湿凝结 相当于慢性甲状腺炎。 瘿肿坚硬如石,无痛或轻度隐痛,伴有声嘶音哑,憋气堵闷或见身倦、神疲、浮肿等症。舌苔薄白,脉沉弦。 四、气虚血瘀(恢复期) 颈前肿块或结节渐消,伴神疲倦怠,面色少华,纳差,周身乏力,舌质淡暗,舌体胖大,边有瘀痕,脉沉细弱。 〔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注意休息,切勿劳累。 2.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 3.慎起居,预防感冒,避风寒。 4.调节情志,切忌忧郁恼怒及思虑过度。 二、中医分型治疗 1.热毒炽盛 治法:清热解毒,消瘿散结。 方药:普济清毒饮加减。 黄芩 黄连 牛蒡子 玄参 桔梗 柴胡 连翘 夏枯草 板蓝根 麻黄 雷公藤 加减:气促,音哑,吞咽困难加射干、藏青果;脓肿形成,按之应指者加白芷、炒山甲、炒皂刺;疼痛明显者加乳香、没药、元胡。 2.肝胃郁热 治法:疏肝解郁,清胃消火。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清胃散加减。 丹皮 栀子 柴胡 赤芍 当归 生地 黄芩 大青叶 板蓝根 紫草 加减:心悸、多汗、气短者加丹参、远志、五味子;肿块明显者加枳实、夏枯草;口苦咽干者加石斛、麦冬。 3.痰湿凝结 治法:化痰散结,活血消肿。 方药:温胆汤合消瘰丸加减。 法半夏 陈皮 浙贝母 竹茹 玄参 木香 黄药子 当归 红花 赤芍 夏枯草 加减:身倦体乏伴有浮肿者,加仙灵脾、猪苓、茯苓、泽泻;局部坚硬不消者加三棱、莪术、海藻;音哑、咽痛加马勃、板蓝根。 4.气虚血瘀 治法:益气健脾,活血化瘀。 方药:四君子汤合桃仁四物汤。 党参 茯苓 白术 桃仁 红花 当归 赤芍 熟地 川芎 甘草 黄蜀葵花 加减:纳差者加焦三仙;气虚甚者加白参;血虚者加阿胶、枸杞子。 三、西药疗法 1.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可配合应用磺胺类药物或抗菌素治疗。脓肿形成,可行切开引流。 〔注〕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以防止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术后一律用甲状腺制剂,以防甲减或复发。 2.亚急性甲状腺炎可用强的松30~40mg/d,1个月后减量,5~10mg/d,疗程2个月。部分病例激素减量或停药后症状又加重,不易撤除。可加用甲状腺片60~120mg/d,分3次服。 3.慢性甲状腺炎继发甲状腺机能减退者可给甲状腺片剂,一般开始40mg/d逐渐增加到每日120~180mg,分3次服,3~6个月后腺体缩小,以后给维持量60~90mg/d。本病发生甲状腺功能减低后是永久性的,需终生坚持治疗。 四、单方验方 柴胡清肝汤:柴胡10g,黄芩15g,山栀9g,生地10g,当归12g,白芍15g,川芎10g,天花粉15g,防风9g,牛蒡子9g,连翘20g,甘草6g,水煎服。 五、外治法 初期宜用箍围药,冲和膏调涂外敷;丁桂散,金黄散,双柏散,水或蜜调糊外敷,每日1~2次。 六、针灸疗法 1.耳针疗法:甲状腺、内分泌、压豆或针刺,若局部肿痛明显者,可加刺神门、交感。 2.体针疗法:内关、合谷、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脾俞,留针20~30分钟。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雷公藤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其治疗甲状腺炎发挥的是其抗免疫和抗炎两大药理作用。麻黄的水提取物能抑制补体活性,减轻血液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具有很强的免疫抑制作用。麻黄制剂可显著提高血T淋巴细胞数,提示其可能有免疫调节作用。中药黄蜀葵花具有良好的解毒活血通络功效,实验表明它可明显提高外周血T细胞数量,抑制B细胞的增长,这一作用可能与其调整T细胞亚群之间的平衡有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