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荣死哀
活著受人崇敬,死后令人哀痛。 常用来称誉生前成就大、名望高的人。语本《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lěi)》:“生荣死哀,亦孔之荣。”(诔:哀祭文体的一种。)唐·陈子昂《为宗舍人谢赠物表》:“陛下降哀,又见悯悼,惠赐礼物,过超典章,生荣死哀,重叠若此,孤臣残喘,胡颜冒德。”《慈禧太后演义》第二十回:“嗣经复奏,定醇王称号曰皇帝本生考,谥曰贤。皇帝持服期年。醇王子载沣袭承王爵;载洵晋封不入八分镇国公;载涛晋封不入八分辅国公。西太后一一照允。醇王奕譞,不可谓非生荣死哀了。 ” 也作❶ 【存荣没哀】。(存:生。 没:死。)《文选·蔡邕〈陈太丘碑文〉》:“斯可谓存荣没哀,死而不朽者矣。” ❷ 【生荣殁(mò)哀】。 清·汪琬《工部尚书充经筵讲官汤公墓志铭》:“生荣殁哀,公奚憾焉?”(殁:死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