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瓜蒌根 牡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瓜蒌根 牡蛎 【中医理论】 瓜蒌根,牡蛎各等份,为细末,又名瓜蒌牡蛎散,首载《金匮要略》,用治百合病,阴虚内热,虚阳上浮。症是神志恍惚,头昏目眩,心烦失眠,生卧不宁,如寒无寒,如热天热,欲食不食,行动异常。瓜蒌根味甘性寒,清火生津力大,善养胃阴,止烦渴;牡蛎咸涩寒,重镇安神,平肝潜阳,软坚散结,两药合用共奏益阴潜阳,润燥止渴的作用。 【临床应用】 1.治疗神经官能症 吴氏报道[1]用本方愈1例神经官能症患者。王某,女,13岁,因受惊吓,随之欲便,便时跌倒厕所内,抬到医院。来诊体检未发现异常,回家后颈项不能竖起,头向左右转动,不语,对答不能,曾用镇静剂无效,脉浮数,舌无苔,予百合7枚,知母5g,服药1剂后,颈项已能竖起十分之七,问其痛苦,已稍如一些;再服1剂活动自如,自诉口干燥大渴,改用瓜蒌、牡蛎散(瓜蒌、牡蛎各9g),又服1剂痊愈。 2.治疗结核性脑膜炎 加氏报道[2]用瓜蒌牡蛎散治疗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患者陈某,患病月余,面黄颧红微浮,口出焦臭气,卧坐不安,时寒时热,时昏睡,时惊吓,大便硬,3~5d1次,大便变软,但小便仍昼日了了,夜则谵语。后予百合地黄汤加鸡子黄,服药10剂,狂叫已息,夜间能安卧4~5h,但服3剂口渴止,诸证皆有好转,惟小便尚黄涩,下肢微浮肿。原方再加滑石,服2剂后尿量增加,色黄转淡。继用原方加减服药10余剂,诸证消失。 【参考文献】: 1 吴才纶.百合病治验.江西中医药,1960;(14):14 2 贺德震.百合病治验.中医杂志,1965;(11):21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