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王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王朗 【生卒】:?—228 【介绍】: 本名严,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三国时魏学者,无神论者。 灵帝时拜郎中,任菑丘长。少帝时为徐州牧陶谦治中、会稽太守。后被曹操征为谏议大夫。入魏后任魏郡太守,迁少府。 文帝时为司空,受封为平乡侯。明帝时为司徒,封兰陵侯,谥成侯。 他反对相人术的迷信思想,他对王充的“骨相”论以及王符的“骨法”说等虚妄之论,都作出了批判。他说:“仲尼之门,童冠之群,不言相形之事,抑者亦难据故也。古之人,固有怀不副其貌,行不称其声者。是故夫子以言信行,失之于宰予;以貌度性,失之于子羽。 圣人之于听察精矣,然犹或有所不得,以此推之,则彼度表扪骨、指色摘理不常中必矣。若夫周之叔服、汉之许负,各以善相称于前世,而书专记其效验之尤著者,不过公孙氏之二子与夫周氏之条侯而已。 ”(《相论》,见《艺文类聚》卷75)这说明人的体态容貌,并非是决定人的贵贱、吉凶、祸福的根据。这是一种对骨相及相术迷信的批判。王充肯定骨相,认为“操行清浊,性也。非徒命有骨法,性亦有骨法。 惟知命有明相,莫知性有骨法,此见命之表征,不见性之符验也。”(《论衡·骨相篇》)王符也曾断言:“骨法角肉各有分部,以著性命之期,显贵贱之表。”(《潜夫论·相列》)显然,王朗同这种观点是相对立的。从历史上看,王朗是坚持了荀子“非相”的无神论观点。 《三国志》卷13有传。 所著《易》、《春秋》、《孝经》、《周官》传,已佚。《全三国文》卷22有其遗著的辑文。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