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狼尾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狼尾草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 狼茅(《本草拾遗》),宿田翁(《陆玑诗疏》), 基源 为禾本科狼尾草属植物狼尾草的全草。其中有4种入药。 原植物 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Spreng.(Panicum alopecuroides L.),又名老鼠根、狗仔尾(《广州植物志》),光明草(湖南、江西)。 历史 始载于《本草拾遗》。 《植物名实图考》所载狼尾草并非本种,但另列有 形态 多年生草本。 秆直立,高30~120cm,在花序下密生柔毛。叶鞘光滑,两侧压扁,主脉呈脊;叶舌具长约2.5mm的纤毛;叶片线形,长10~80cm,宽3~8mm,先端长渐尖,基部生疣毛。圆锥花序直立,长5~25cm,宽1.5~3.5cm,刚毛粗糙,淡绿色或带紫色,长1.5~3cm;总梗长2~3(~5)mm;小穗常单生,偶有双生,线状披针形,长5~8mm,第一颖微小或缺,长1~3mm,膜质,先端钝,具1脉或脉不明显;第二颖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具3~5脉;第一小花中性,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具7~11脉;第二外稃与小穗等长,披针形,具5~7脉,边缘包著同质的内稃;雄蕊3,花药顶端无毫毛。颖果长圆形,长约3.5mm。花果期夏秋季。(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0卷.第1分册.367页.图111:1-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50~3200m的田岸、荒地、道旁及小山坡上。 自中国东北经华北、华东、中南以至西南各地均有分布。日本、印度、朝鲜、缅甸、巴基斯坦、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大洋洲及非洲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全草。 【药性】: 功效 清肺止咳,明目,解毒。 《湖南药物志》:“明目,散血。治眼目赤痛。” 主治 肺热咳嗽,咯血,眼目赤肿疼痛,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福建药物志》:“治肺热咳嗽,咯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狼尾草全草9~15g,水煎服。” 食疗 《重庆草药》:“治咳嗽,咳血:大狗尾草根500g,炖猪心肺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