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狗尾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狗尾草 【概况】: 异名 莠草、光明草(《纲目》),犬尾草、犬尾曲(《福建民间草药》),光明子(《药材名称》)。 基源 为禾本科狗尾草属植物狗尾草或全色狗尾草的全草。 原植物 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Beauv.(Panicum viride L.),又名莠(《诗经》),谷莠子(《植物名汇》),毛娃娃、毛嘟嘟、毛毛草(安徽、江苏)。 西藏地区常用金色狗尾草Setaria glauca(L.)Beauv.〔Panicum glaucum L.,Setaria lutescens(Weig.)F.T.Hubb〕 历史 《纲目》载:“莠草,秀而不实,故字从秀。穗形象狗尾故俗名狗尾,其茎治目痛,故方士称为光明草。 ”又曰:“原野垣墙多生之。苗叶似粟而小,其穗亦似粟,黄白色两无实。 ”《植物名实图考》载:“莠,俗呼狗尾草,《救荒本草》收之,今北地饥年,亦碾其实作饭充饥,亦呼云莠草子,其茎可去赘瘤。”以上所述,符合本品。 形态 一年生草本。秆直立或基部膝曲,高20~100cm。叶鞘较松弛,无毛或具柔毛;叶舌极短;叶片扁平,顶端渐尖,基部略呈钝圆形或渐窄,长(3)5~30cm,宽2~15mm,通常无毛。圆锥花序紧密呈圆柱形,长2~15(~20)cm,微弯垂或直立;刚毛长4~12mm,粗糙,绿黄色或变紫色;小穗椭圆形,先端钝,长2~2.5mm;第一颖卵形,长约为小穗的1/3,具3脉,第二颖几与小穗等长,具5~7脉,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具5~7脉,并具1狭窄的内稃;第二小花长圆形,顶端钝,具细点状皱纹,成熟时不太肿胀。 花果期夏秋季。(图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1076页.图657) 生境与分布 生长于荒野、道路旁。 广布于世界各地。 金色狗尾草与狗尾草的主要区别为花序金黄色或稍带褐色,第一颖长为小穗的1/3~1/2;第二颖长为小穗的1/2~2/3,第二外稃背部极隆起,具明显的横皱纹。 花果期6~10月。(图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712页.图660)常生长于田野道路边。 广布于全中国。欧亚大陆温带和热带之高纬度区域也有分布。 。【化学】: 鲜叶含草酸镁。全草含20%戊聚糖,未成熟的种子含脱落酸(Abscisic acid)。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521 【药性】: 性味 ❶ 《陆川本草》:“凉,淡。” 功效 除热,去湿,消肿。 主治 痈肿,疮癣,赤眼。 ❶ 《纲目》:“治疣目,贯发,穿之即干灭也。凡赤眼拳毛倒睫者,翻转目睑,以一二茎蘸水戛去恶血。”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鲜品30~60g)。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福建药物志》:“治小儿肝热:鲜狗尾草15~30g,绿萼梅6g,冰糖5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周益生家宝方》:“治羊毛癍(一名羊毛痧):以狗尾草煎汤内服,外用银针挑破红瘰,用麻线挤出瘰中白丝如羊毛状者,否则胀孔。” 将膏涂纱布上贴患处,隔日换1次。” 食疗 ❶ 《分类草药性》:“治远年眼目不明:狗尾草研末,蒸羊肝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