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牛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牛肉 【概况】: 基源 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肉。 原动物 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又名 历史 牛肉首载于《别录》,谓:“治消渴,止啘洩安中益气,养脾胃。”《本草拾遗》最先把牛分为黄牛、乌牛与水牛。藏器曰:“牛有数种,本经不言黄牛、乌牛、水牛、但言牛尔。南人以水牛为牛,北人以黄牛、乌牛为牛。牛种既殊,入用当别。 ”《日华子本草》载:“水牛肉,冷、微毒。黄牛肉,温、微毒。 食之发药毒动病,不如水牛。”《滇南本草》载:“水牛肉,能安胎补血。”《韩氏医通》载:“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纲目》把黄牛肉与水牛肉分条单列于“牛”条目内。李时珍曰:“牛有
”从古代应用来看黄牛肉与水牛肉的功效是有所区别的。现代文献《中药大辞典》又把牛肉的基源合并为黄牛与水牛的肉,而没有分条单列。 形态 黄牛体长1.5~2.0m,体重一般在250kg左右。体格强壮。头大额广,鼻阔口大,鼻孔间皮肤光滑,称为鼻镜。 眼、耳都较大。头上有角1对,左右分开,弯曲、无分枝,中空,内有骨质角髓。四肢匀称,4趾,均有蹄甲,其后方2趾不著地,称悬蹄。 尾较长,尾端具丛毛。全身被短毛,绝大部分为黄色,亦有其它颜色和杂色者。 水牛体比黄牛肥大,长达2.5m以上。角较长大而扁,上有很多节纹。 中空。头长,颈短。腰腹隆凸。四肢强健,蹄较大,有四趾。 皮厚无汗腺,毛粗而短,体前部较密,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稀疏。体色大多灰黑色,偶有黄褐或白色的。 生境与分布 黄牛、水牛均为饲养的大型家畜。南方水稻地区多饲养水牛。 北方农村多饲养黄牛。以草食为主,亦食些粮食、豆饼等。 。【化学】: 每100g牛肉(食部)中含蛋白质20.1g,脂肪10.2g,维生素B10.07mg,维生素B20.15mg,Ca7mg,P170mg,Fe0.90mg,胆甾醇125mg。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10 【药性】: 性味 甘,平。 ❶ 《别录》:“甘,平。” 归经 脾、胃经。 ❶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经。” 功效 补脾胃,益气血,强筋骨。 主治 虚损羸瘦,消渴,脾弱不运,痞积,水肿,腰膝酸软。 ❶ 《别录》:“主消渴,止啘泄,安中益气,养脾胃。” 配伍应用 ❶ 配南瓜,治肺痈。 ❷ 配胡椒、荜茇,治脾胃虚寒。 方选和验方 ❶ 返本丸(《乾坤生意》)补诸虚百损:黄犍牛肉(去筋膜,切片,洗净,用无灰好酒同入坛内,重泥封固,桑柴文武火煮1昼夜,取出如黄沙为佳,焦黑无用,焙干为末;山药(盐炒过)、莲肉(去心,盐炒过,并去盐)、白茯苓、小茴香(炒)各120g,为末。 每用牛肉250g,入药末500g,以红枣蒸熟去皮,和捣丸,梧子大。 每次空心酒下50丸,日3服。 每5kg入黄芪300g,人参120g,茯苓180g,官桂、良姜各15g,陈皮90g,甘草、蜀椒各60g,食盐60g,醇酒12L。同煮水至如泥,其骨皆槌碎,并滤取稠汁,待冷,以瓮盛之,埋于土内,露出瓮面,凡饮食中皆任意食之,或以酒调服更妙。 ❸ 《经验秘方》:“治腹中痞积:牛肉120g,切片,以风化石灰3g,擦上,蒸熟食,常食痞积自下。” ❺ 犊髓全阳膏(《奇效良方》)治老年命门火衰,畏寒肢冷,面色晄白,目眩耳鸣,夜尿频多:小牛犊儿1只,黄芪500g,官桂、良姜、陈皮、甘草、川椒(各)120g,食盐30g,米酒10kg。上药和酒,同入锅内,用水添至八分锅,小火熬肉,烂如泥,取骨槌髓尽化,滤去肉、骨、药,但存稠汁收贮。取汁任意调和食用,以尽为度。牛犊甘温,纯阳之品,益肾壮阳,补虚生精。 食疗 ❶ 仙人掌炒牛肉(《中华食物疗法大全》)治疗胃脘痛,胃溃疡或十二脂肠球部溃疡或胃肠道出血等病症:鲜仙人掌50g,牛肉100g。鲜仙人掌去刺,切细,牛肉切块,炒熟,调味后吃牛肉。 ❷ 草果煲牛肉(《饮食疗法》)治疗虚寒性胃痛,胃寒饮食停滞,腹胀满,脾虚食欲不振,手足冷感等症:草果6g,牛肉200g,食盐少量。草果洗净,加清水适量煨汤,饮汤食牛肉。 ❸ 蚕豆炖牛肉(《中华食物疗法大全》)治虚弱体质,水肿,慢性肾炎蛋白尿:鲜蚕豆(或水发干蚕豆)250g,精牛肉500g,葱、姜、盐各少许。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熬至牛肉熟后,加鲜蚕豆,继续炖熬至熟。 有健脾利湿功效。 ❺ 姜汁牛肉饭(《饮食疗法》)治病后脾胃虚弱,筋弱神疲,大便溏泄,久泻脱肛,体虚浮肿:鲜牛肉糜100~150g,姜汁20~40滴。酱油、花生油少许,粳米500g。将肉糜与姜汁、酱油、花生油拌匀,倒在半熟饭上再蒸15分钟左右即可。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