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李党争
唐代,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首和以李德裕为首的朋党之争。 牛僧孺等系科举出身,重进士;李德裕依靠门第出仕,斥进士为“浮薄”。元和三年(808),牛僧孺等批评时政,要求改革,遭宰相李吉甫(李德裕之父)斥责,久不调用,此为党争之始。穆宗时,双方结怨更深,互相排斥。文宗时,李宗闵为相,李德裕出为义成军节度使。大和四年(830),牛僧孺为相,尽斥李党,李德裕任西川节度使。次年,德裕接受吐蕃降将,收复维州(今四川理县),僧孺反对,令归还吐蕃。 开成五年(840)武宗即位,以李德裕为相,牛党失势,李党独掌朝政,曾平泽潞叛乱,破回鹘,废佛教。会昌六年(846)宣宗即位,李德裕罢相,牛党复起用。 次年,牛僧孺死。 大中三年(849),李德裕死于崖州(今海南琼山东南)司户任所。 两派均交结藩镇,联络宦官,斗争将近四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