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火秧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火秧竻

【概况】:

异名 霸王鞭(《植物名实图考》),金刚树、纯阳草、千年剑(《南方主要有毒植物》),羊不挨(广西)。

基源 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金刚纂的茎叶。

原植物 金刚纂Euphorbia antiquorum L.

历史 火秧竻始载于《生草药性备要》。

在《植物名实图考》毒草类中有金刚纂一条,即本种,云:“金刚纂,《云南通志》:花黄而细,土人植以为篱。《滇南本草》:金刚杵味苦,性寒,有毒,色青。

质脆如仙人掌而似杵形故名《临安府志》:“状如刺桐,最毒,土人种作篱,人不敢触。按此草强直如木,有花有叶而无枝条,叶厚绿无纹,形如勺。”所述与今火秧竻相符。

形态 灌木,高达1m,有白色乳汁。枝圆柱状或有不明显的3~6棱,小枝肉质,绿色,扁平或有3~5条厚而作波浪形的翅,凹陷处有1对利刺。

单叶由枝条翅边发出,肉质,倒卵形、卵状长圆形以至匙形,长4~6cm,宽1.5~2cm,两面无毛;托叶皮刺状,宿存,坚硬。

杯状花序每3枚簇生或单生,总花梗短而粗壮;总苞片球形,5浅裂,裂片边缘撕裂;总苞腺体4,二唇形,无花瓣状附属物,上唇大,宽倒卵形,向外反曲;子房3室;花柱3,基部合生,顶端不分裂。蒴果无毛,宽约1.2mm,分果爿压扁状。

花期4~5月,果期6~8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617页.图296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村舍附近或园边,多种植作绿篱或盆栽。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

【化学】:

茎含三萜类、有乙酸蒲公英赛醇酯(Taraxeryl acetate)、无羁萜-3β-醇的乙酸酯(Friedelan-3β-yl acetate)、羽扇豆醇桂皮酸酯(Lupeol cinnamate)、Moretenone、羽扇豆酮(Lupenone)、蒲公英甾酮(Taraxerone)、3β-无羁萜醇(Friedelan-3β-ol)、β-香树脂醇(β-Amyrin)、羽扇豆醇(Lupeol)、环阿尔廷醇(Cycloartenol)、大戟甾醇(Euphol)、蒲公英甾醇(Taraxerol)、3α-无羁萜醇、β-谷甾醇、环木菠萝-3β-25-二醇(Cycloartane-3β-25-diol)、4-Taraxastane-3β-20-diol等[1]

最近还分出新的三萜为无羁萜-3β,30-二醇的二乙酸酯(Friedelane-3β,30-diol diacetate)(1)、30-乙酰氧无羁萜3β醇(30-acetoxyfriedelan-3β-ol)(2)、3β-乙酰氧无覊萜-30-醇(3o-Acetoxyfriedelan-30-01)(3),二萜为7-Hydroxyingol-3,12-di-O-acetyl-8-tigliate[1]、Antiquorin[2]。茎中尚含黄酮类、糖类、氨基酸、柠檬酸、苹果酸、延胡索酸[3]

附根含蒲公英赛醇[3]。乳汁含大戟醇、大戟脑(Euphol)、β-香树脂醇、环木菠萝烯醇(Cycloartenol)[3]和有毒的3-O-Angelolvlingenol[1]

参考文献 [1]Phytochemistry 1989;28(6)∶1695 [2]Phytochemistry 1989;28(2)∶553 [3]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97 [4]CA 1984;100∶12496n

。【药理】:

茎含无羁萜3-β-醇,有抗炎作用,ip 30mg/kg,对角叉胶菜引起的大鼠足跖水肿可抑制51.1%[1]。所含延胡索酸,在与琥珀酸合用时,有某些抗菌、抗移植性肿瘤的作用[2]

参考文献 [1]J Nat Prod 1976;39(6)∶420 [2]中草药通讯 1979;(4)∶8

【药性】:

性味 苦,寒。

有毒。 ❶ 《生草药性备要》:“苦。”
❷ 《本草求原》:“涩,温。”
❸ 《闽南民间草药》:“苦,寒,有微毒。”
❹ 《中草药学》:“苦,寒,有微毒。”

功效 消肿,解毒,通便,杀虫。

主治 臌胀,急性胃肠炎,肿毒,疥癞。 ❶ 《生草药性备要》:“治无名肿毒,大疮。”
❷ 《本草求原》:“其汁胶治大小便闭,调白蜜服。二便通,即食精肉汤以解其毒。”
❸ 《岭南采药录》:“杀虫,蚀腐肉,凡患牛程蹇捣敷之。”
❹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去湿热,消肿拔毒。治急性胃肠炎,恶疮痈肿,疥癣,皮肤病。”
❺ 《全国中草药汇编》:“茎、叶:急性胃肠炎,疟疾,跌打肿痛。”
❻ 《中草药学》:“治恶疮肿痛,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入丸剂。

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岭南草药志》:“治臌胀:火秧竻胶(茎梗割开流出之白色胶),炒米粉、百草霜。上3味和匀为小丸,晒干,朱砂为衣。大人服3g,小孩服2g,用山楂、砂仁、白芍煎水送服,隔日晨服1次。

服后待泻4~5次时,可服温白粥则泻止。戒盐及盐制食品100天。


❷ 《岭南采药录》:“治疥癞:火秧竻(切片),以香油30g,贮瓦器,煎至竻焦黑色,去竻存油,和入川连、枯矾、樟脑、三仙丹、雄黄、蛇床子,为末。带热敷之。

单方应用 ❶ 《岭南草药志》:“治大便秘结:火秧竻汁,加适量番薯粉,为小丸如绿豆大,用新瓦焙干候用,每服1丸。”
❷ 《岭南草药志》“治疟疾:火秧竻心,切成黄豆大,用龙眼肉包裹,于发病前5小时吞服。”
❸ 《福建中草药》:“治癣:火秧竻鲜枝茎去皮,绞汁涂抹。”
❹ 《福建中草药》:“治足底挫伤瘀血或脓肿:火秧竻鲜茎捣汁,加入面粉调匀,煮熟外敷;或茎、叶捣烂,加热外敷。”
❺ 《岭南草药志》:“治臌胀:取火秧竻汁与面粉加匀,制成小丸如胡椒大,滑石粉为衣,阴十,成人每服8丸,开水送服,服时注意切勿嚼破。”
❻ 《岭南草药志》:“治霍乱:火秧竻30g,去皮,加米少许炒黄煎服。”

食疗 ❶ 《岭南草药志》:“臌胀:火秧竻汁数滴滴入鸡蛋内,外用湿纸封固煨熟,连服数次。“❷ 《岭南草药志》:“治偏枯:火秧竻二层皮120g,水浸半日晒干,猪蹄1只,水酒各半,煎8小时,去渣油,饮净汤。如呕或泻,不用戒心,越日饮三蛇血以输流血液。”
❸ 《岭南草药志》:“治心胃气痛:火秧竻120g去皮,猪心60g,净水400ml煎成200ml,温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