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满意感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满意感理论 关于工作满意程度的学说或模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1)需求满足理论。认为满足感取决于个体对工作或工作环境所带来的他们认为有价值的成果的满意程度。满足不仅与已经获得的成果有关,同样与那些期望获得或可能达到的成果有关。(2)差异理论。认为满足感取决于个体感觉到他从工作中获得的结果与他希望从工作中获得的相符程度。其代表性的理论是C.莫尔斯等1953年提出的差异模式。 他们认为,满足感就是“差异的水平”。期望得到的与实际得到的相差越大,满足感越小。 (3)社会参照群理论。 认为个体的平衡是参照一个群体中别人的观点与特征。特别是别人的特征在个体的平衡中起著重要作用,即与个体同类型的另一些人的某些特点(如工资水平)常常成为某个体平衡自己的一种社会指标。(4)多层面的满意模式。 劳勒尔1973年综合公平理论与差异理论提出。该模式认为,个体的满意感取决于三个方面:(1)得到的与期望得到的成绩之间的差异程度;(2)个体认为取得的成果与工作要求取得的差异程度,(3)个体感觉自己应该具备的特征(包括技术、经验、训练、年龄、表现等)与工作的要求(如水平、难度、责任感等)之间的差异程度。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