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位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边界地区。 八七会议后,中共湖南、湖北、江西的地方组织领导了三省边界地区的武装起义。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在地方党组织和游击队的配合下,发动平江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在湖南的平江、浏阳和江西的修水、铜鼓、万载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湘鄂赣根据地。同年11月,红五军主力向井冈山转移后,王首道任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书记,黄公略任中国工农红军湘鄂赣边支队长,在湘鄂赣边区坚持斗争。 在此期间,彭德怀、滕代远曾率红五军两次返回湘鄂赣根据地。 1930年6月,红八军、红十六军与红五军在大冶合编为红三军团,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委。8月,红三军团主力与红一军团在浏阳会师,成立了红一方面军。 1931年7月,中共湘鄂赣省委成立,李宗白任书记。9月,建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赖汝樵任主席。 苏维埃区域曾包括湖南的平江、浏阳、岳阳、湘阴、临湘及湖北、江西各地共20余县。 后由于王明“左”倾路线影响,红十六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损失惨重,余部在陈寿昌、徐彦刚、傅秋涛等领导下继续坚持游击战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