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水师
清咸丰三年(1853),曾国藩在湖南长沙编练湘军陆师的同时,又在衡州(今衡阳市)、湘潭两地设厂造船、制炮、募勇,编练湘军水师5000人,分为10营。 每营配战船21只(快蟹船1、长龙船10、舢板10),额设官兵447人。湘潭4营分别由褚汝航、夏銮、胡嘉垣、胡作霖统领;衡州6营分别由成名标、褚殿元、杨载福、彭玉麟、邵汉章、龙献琛统领。 褚汝航为各营总统。 九江湖口水战后,湘军水师分为内湖、外江两支。 每营编制调整为战船30只(长龙船8只、舢舨22只),额设官兵532人。内、外江水师共18营,大小战船500,炮2000,由彭玉麟、杨载福分领。 后又组建有淮杨水师和太湖水师,由黄翼升、李朝斌分领。由于湘军水师在镇压太平天国的作战中起过较大作用,清同治五年(1866),经曾国藩、彭玉麟奏准,将其改编为经制长江水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