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淮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淮通 【名称出处】:《四川常用中草药》 【概况】: 异名 淮木通(《四川中药志》),青木香、南木香(云南)。 基源 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宝兴马兜铃的茎和根。 原植物 宝兴马兜铃Aristolochia moupinensis Franch.又名木香马兜铃(《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 多年生木质藤本,长达4m。幼枝和芽密被黄茸毛,老时被柔毛。 单叶互生;卵状心形,长10~12cm,宽6~10cm,先端锐尖至短渐尖,上面疏生短柔毛,下面毛较密,全缘;叶柄长3~7cm,被柔毛。单花腋生;具长约5cm的花梗,其下端有一长约1cm的卵形苞片;花被管弯曲,呈烟斗状,长约4cm,密生黄色柔毛,管上端开展成花瓣状,3裂,黄色,有紫色斑;雄蕊6,贴生于长约4mm的花柱体上;雌蕊单一,子房下位,长约1.5cm,6室。蒴果圆柱形,长6~7cm,径2~3cm,具6条明显的翅状棱,成熟时6瓣开裂。花期7~8月。 果期8~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24卷.214页.图版49)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000~3200m的林中、沟边、灌丛中。分布于浙江(昌化)、江西(庐山)、福建、湖北、湖南、四川(南川、峨嵋、宝兴)、贵州(印江)、云南(鹤庆、丽江)。。 【生药】: 栽培 喜冷凉阴湿环境,宜在腐殖质多而疏松肥沃的高寒山区的林地种植。 用种子繁殖,3~4月播种育苗。按行距27cm在苗床上开沟,深3~4cm,将种子匀撒入沟内,覆上草木灰及细土,再铺盖草。出苗时揭草,结合松土除草进行疏苗。并用人畜粪水追施2~3次。培育2~3年,于早春移栽。在林间阴湿处,按行株距各1.7m左右开穴栽种,每穴栽苗1株。也可在秋季,将地面茎藤横卧埋入土中,其枝梢露于地面;经压条2~3年后,茎节生根并抽伸出新苗,即可挖取;将压条繁殖的茎节割切,分成单株穴栽。栽植后注意中耕除草和培土,每年冬季落叶后,应用堆肥或厩肥追施1次。 注意蛴螬、蟋蟀、蛞蝓等虫害防治。 采集 春、秋季采收粗藤或根,晒干。 。【化学】: 藤茎含β-谷甾醇,马兜铃酸,木花碱和酸性成分等。 根含马兜铃酸Ⅰ、Ⅱ、Ⅳ,马尿素,紫丁香酸(Syringic acid),香豆酸(p-Coumaric acid),马兜铃酸Ⅳ甲醚甲酯,穆坪马兜铃酰胺(Moupinamide),N-(对羟基苯乙基)-对香豆酸酰胺,β-谷甾醇,木兰碱等。根含马兜铃总酸性成分为0.58%,藤茎总酸性成分含量为0.26%[1]。 附 近年从木通马兜铃(A.manshuriensis)藤茎中分得一新骨架倍半萜酮命名为木通马兜铃内酯(即变色马兜铃内酯)(Manshurolide)(1)[2,3]。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01 [2] Phytochemistry 1990;29(3)∶983 [3] CA 1990;113∶558565 【药性】: 性味 《云南中草药》:“苦,寒。” 归经 《四川常用中草药》:“入心、肾、膀胱、小肠经。” 功效 清热利湿,行水下乳,排脓止痛。 主治 ❶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便不利,水肿,尿路感染,阴道滴虫,风湿关节痛,湿疹,荨麻疹,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 使用注意 孕妇忌服。《云南中草药》:“小便频数,遗尿,滑精,孕妇忌用。”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小便不利,水肿,尿路感染,阴道滴虫,风湿关节炎,湿疹,荨麻疹,痈肿:淮通6~9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