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海南藏族自治州 位于青海省东部,青海湖以南。 1952年12月6月成立自治区,1955年改为自治州。辖共和、贵德、贵南、同德、兴海五县。总面积45785平方公里,总人口据1991年统计为37.82万。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共和县的恰不恰镇。 是多民族居住地区,有藏、汉、蒙古、回、撒拉、土等民族。海南地区在汉朝属金城郡、西海郡地;后在鲜卑族吐谷浑部进入青海建国旋属吐谷浑。 隋朝征服吐谷浑后在伏俟城建立西海郡,辖宣德、威定二县;在赤水设河源郡,辖赤水、远化二县;在浇河城遗址上建立浇河郡,辖河津、达化二县。唐时属西平郡,唐咸亨元年(670),唐军败予吐蕃,从此海南地区划属吐蕃所辖直至唃厮啰政权亡。 元朝在今贵德县设贵德州,辖今贵德和共和一带,属陕西等处行书省河州路管辖,其余牧区各部属设在河州的“吐蕃等处宣慰司”管辖。明时原属“吐蕃等处宣慰司”。辖地划归陕西都指挥使司河州卫;其余划归朵甘都司领导下的达司麻万户府和必里千户辖。清初沿用明制,清乾隆时将该地划归西宁府。 民国四年海南属甘边宁海镇守使和蒙番宣慰使管辖;1928年青海建省,归属青海省。地势较高,海拔3000-4000米。北部有青海南山、日月山,西南部有积石山。自治州南部的鄂拉山最高峰为5305米。 境内河流湖泊较多,全州有大小河流数百条,黄河流经境内,除此之外还有中铁沟河、曲什安河、大河坝河、巴曲河、茫拉曲河、恰不恰河等。气候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空气稀薄,干旱少雨,气候温凉寒冷,气温年差小,日差大。 年平均降水量在300-350毫米之间,最高气温个别地区为34摄氏度,最低气温为零下34摄氏度。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农业次之。 牧区占全区总面积的50%以上,主要牧畜为绵羊、牦牛、马、驴、骡等,其中以羊的数量最多。黄河流贯中部,沿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耕种。 农作物主要有小麦、青稞、油菜籽、马铃薯和豆类。产麝香、鹿茸、大黄、虫草等名贵中药材和猞猁皮等土特产。 地下矿藏资源丰富。解放后,在大力发展畜牧业和农业的基础上,又著重抓了种植业、养殖业和地方工业,建立了电力、食品加工、印刷、建材等工业企业。 同时全州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都有了较大的发展。青藏公路经过境内,并以此建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