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兮,收潦而水清,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兮,收潦而水清,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集校】: 《文选》尤本: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漻兮,收潦而水清,憯悽增欷兮,薄寒之中人。 《文选》五臣本、六臣本:同尤本。 洪兴祖:泬寥兮,天高而气清, 校语:寥,《释文》作嵺。气清,一作气平。 清,疾正切。《説文》云:“无垢秽也。”古本作瀞。 朱熹:同洪本。校语:寥,一作嵺。清,疾正反,古作瀞,一作平。
黄省曾、朱多煃、庄允益:同洪本。 明繙宋本:同洪本。 校语亦同。 刘师培:《御览》二十五引“寥”作“漻”。 《事文类聚》前集十引同。( 惨疑憀讹。《御览》二十五引作“寂寥”。 《事文类聚》前集十引同。《説文繫传》二十一引“水”作“雨”。 闻一多:(气清,)刘永济氏云:清爲凊之通借。(《庄子·人间世》篇“ )一本作瀞,当爲 《説文》曰:“ 楚人谓冷曰 《唐韵》凊,七正切, 《书钞》一五四,《类聚》三,《初学记》三,《御览》二五,《合璧事类前集》一四,《文选·秋兴赋》注、江文通《杂体诗》注,《山谷内集注》二《赠惠洪》注,李璧《王荆公诗注》三八《登中茅山》注,王得臣《麈史》中引并作清。曹植《秋思赋》曰“云高气静兮露凝衣”,疑所见即作瀞之本,而读瀞爲静也。 王注曰“秋高气朗,体(《山谷内集注》-《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注引作气)清明也”,读清如字,则与下句清字韵複矣。 汤炳正:气清,洪氏《考异》云清“古本作瀞”,是。 《説文》训瀞爲“无垢秽”,与下文“清”专指水清者有别。[按《楚辞类稿》有论,“瀞”即后之“净”也。可参。 ] 。【集释】: 王逸:泬寥,旷蕩空虚也。 或曰:泬寥犹萧条,萧条,无云貌。秋天高朗,体清明也。言天高朗,照见无形,伤君昏乱,不聪明也。 源渎顺流,漠无声也。沟无溢滥,百川净也。言川水夏浊而秋清,伤人君无有清明之时也。 怆痛感动,歎累息也。伤我肌肤,变顔色也。 刘良:寂漻,虚静貌。潦,雨水。 张铣:憯悽,悲痛貌。欷,泣歎也。 薄,迫也。有似迫寒之伤人。 洪兴祖:泬,音血。 清,疾正切。 《説文》云:无垢秽也。《説文》云:
一云: 欷,泣歎。憯,七感切。欷,虚毅切。 嘘欷也。 中,去声。 朱熹:泬,音血。憯,七感反。欷,虚毅反。 中,去声,泬寥,旷蕩空虚也。 或曰萧条无云貌。清,无垢秽也。寂,无人声。 寥,空虚也。收潦,水清,川水夏浊,至秋而清也。憯悽,悲痛貌。 欷,泣歎貌。 陈第:泬寥,萧条惨澹貌。寂寥,虚也。 潦夏发则水浊,至秋而收则水表。薄,迫也。 中,伤也。 周拱辰:寒薄之中人,此“中”字,即中风中酒之中。寒薄中人,秋气中之也,亦人之秋气多者中之耳。 王夫之:泬寥,高旷貌。 寂寥,波声幽悄也。中,如字入之深也。气清则天见其高,潦竭而水清以寂。薄寒袭肌,不言悲而孤临无聊之情在矣。 屈复:泬寥,旷蕩空虚也。或曰:萧条无云貌。清,无垢秽。清,当作澄。 澄,字书:“水静而清。”谢灵运诗:“秋水共澄鲜。”断未有连句重韵理。寂,无人声。 寥,空虚。收潦水清,川入夏浊,至秋而清。憯悽,悲痛貌。欷,泣歎貌。 薄寒,秋气微寒。中,伤也,如中酒之中。 马茂元:中,读去声,侵袭的意思。 朱季海:《淮南·兵略训》:“是故将军之心,滔滔如春,旷旷如夏,湫漻如秋,典凝如冬。” 何剑熏:“薄”当训“凉”。《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虢多凉德。”杜预注:“凉,薄也。”《左传·昭公四年》:“浑罕曰:君子作法于凉,其弊犹贪。”《注》同。 “凉”可训“薄”,则“薄”亦可训“凉”。刘熙《释名·释州国》:“凉州,西方所在,寒凉也。或曰:河西土薄,故曰凉。”依后一义,则正是以“凉”解“薄”。又贾朝昌《群经音辩·草部》:“薄,凉也。”玄应《一切经音义·贫穷老公经音义》:“寒,薄也。冻,冷也。 ”亦“寒”、“薄”互训,与“凉”义同。“薄”字当依此释。王《注》出“伤”字,乃以“伤”释“中”字。 “中”有“伤”义,《汉书·叙传》:“道病中风。”顔师古注:“中,伤也。”又《后汉书·王允传》:“以事中允。”李贤注:“中,伤也。”又《伏湛传》:“湛因咽见中暑病。”亦“伤”意。今语中伤、中风、中暑,皆伤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