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柑虫节
【名称出处】:《岭南采药录》 【概况】: 异名 油甘子虫瘿(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 为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余柑子(参见“油柑子”条)树枝上的虫瘿。 【生药】: 采集 在虫未爬出前采收,用沸水烫死,晒干。 药材产于广西、广东。 鉴别 虫瘿卵圆形,长2~3cm,直径1~1.5cm,表面灰黄色至灰褐色,有纵皱纹和裂隙。切断面外层灰黄色至灰褐色,内层黄白色,中央有一径约3mm的小孔,内有黑色肉质的小虫1条,长约1cm,似蛆。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药性】: 功效 理气,止痛。 主治 胃痛,疝气,遗精,小儿疳积,牙痛。 ❶ 《岭南采药录》:“治疝气,心痛,小儿疳积,酒积,煎水冲酒服。通身骨痛并走注风,以之煎酒服之。牙痛,煎水含漱。 ” ❷ 《南宁市药物志》:“治遗精,疳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