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班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班宋代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为三班,后亦以东西供奉、左右侍禁、承旨借职为三班。宋欧阳修《归田录》二:“三班院所领使臣八千余人,莅事于外,其罢而在院者常数百人。每岁乾元节,醵钱饭僧进香,合以祝圣寿,谓之香钱。判院官常利其余以为餐钱。群牧司领内外坊监使副判官,比他司俸入最优,又岁收粪墼钱颇多,以充公用。故京师为之语曰‘三班吃香,群牧吃粪’也。”宋曾巩《元丰类稿》三十《再议经费札子》:“按国初承旧,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为三班,立都知行首领之。又有殿前承旨班院,立行首领之。端拱以后,分东西供奉,又置左右侍禁及承旨借职,皆领于三班,三班之称亦不改。初,三班吏员,止于三百,或不及之。至天禧之间,乃总四千二百有余。至于今,乃总一万一千六百九十,宗室又八百七十。” 三班明清时期州县衙门的执役人员通常分为皂、壮、快三班。一般地说,皂班负责站堂行刑,壮班负责力役差务,快班负责缉捕解囚。但是,实际上不止三班,史料中常见的还有捕班、马快、步快、民壮、里三班、外三班等名目;各班分工也不严格,如解囚、缉捕等差事各班都承担,随时接受长官派遣,担任各种事务。三班的设置,并没有正式的法律规定,而是依据各衙门的传统习惯,三班各有“班头”又称头役)负责。 三班 三班官阶名。相当于九品官。南北朝时期的南梁置。《资治通鉴·梁纪·武帝天监七年 (公元508年)》: “诏吏部尚书徐勉定百官九品为18班,以班多者为贵。二月,乙丑,增置镇、卫将军以下为十品,凡24班; 不登十品,别有8班。又置施外国将军24班,凡109号。” 胡三省注: “太子舍人,司徒祭酒,皇弟、皇子公府祭酒,员外散骑侍郎,皇弟、皇子府行参军,太子太傅、少傅五官、功曹、主簿,二卫司马,公车令,胄子、律博士,皇弟、皇子、越、桂、宁、霍4州别驾,皇弟、皇子、北徐、北兖、梁、交、南梁5州中从事,庶姓北徐等5州别驾,湘、豫、司、益、广、青、衡7州中从事,嗣王、庶姓公府正参军,皇弟、皇子之庶子府、蕃王府曹主簿,武卫将军、光禄丞,皇弟、皇子国中尉、太仆、大匠丞,嗣王国大农,蕃王国郎中令,庶姓持节府中录事、中记室、中直兵参军,北馆令为三班。” ☚ 三正 三百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