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没食子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没食子 【名称出处】:《海药本草》 【概况】: 异名 墨石子(《雷公炮炙论》),没石子(《子母秘录》),无石子(《酉阳杂俎》)。 基源 为没食子蜂科昆虫没食子蜂的幼虫,寄生于壳斗科栎属植物没食子树Quercus infectoria Olivier幼枝上所产生的虫瘿。 【生药】: 采集 通常于3~9月,采收尚未穿孔的虫瘿,晒干。 药材主产于地中海沿岸,土耳其、阿拉伯、伊朗、印度。 鉴别 本品略呈球形,具短柄,直径1~2.5cm;表面灰色或灰褐色,有疣状突起。 质坚硬,折断面不平整,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光泽,常见幼蜂的尸体;虫飞出者,则中间有一孔道,与表面的小孔相连,内部留有虫壳。 无臭,味涩苦。 以个大,体重、色灰者为佳,已穿孔者,品质次之。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捣碎。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化学】: 含没食子鞣质(Turkish gallotannin)50%~70%,没食子酸2%~4%及并没食子酸、树脂等[1,2]。 参考文献 [1] 生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195 [2] 生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170 【药性】: 性味 苦,温。 ❶ 《唐本草》:“苦,温。” 归经 入肺、脾、肾经。 ❶ 《玉楸药解》:“入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 功效 固气,涩精,敛肺,止血。 主治 大肠虚滑,泻痢不止,便血,遗精,阴汗,咳嗽,咯血,齿痛,创伤出血,疮疡久不收口。 ❶ 《药性论》:“治大人小儿大腹冷,滑利不禁。”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使用注意 凡泻痢初起,湿热内郁或有积滞者忌服。 ❶ 《本草经疏》:“赤白痢由于湿热郁于肠胃,兼积滞多者不宜用。” 配伍应用 ❶ 配诃子,治洞泄下痢。 ❷ 配地榆,治下痢鲜血。 方选和验方 ❶ 没石子散(《普济方》)治小儿洞泄下痢,羸困:没石子(微煨),诃黎勒(煨)用皮15g。为细散,每服以粥饮调下1.5g,日三四服。 量儿大小加减。 捣罗为细末,以醋煮面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10丸至20丸,温米饮下,食前服。 每天食前,以温粥饮调下3g。 以绵裹3g,当痛处咬之即定,有涎吐之。 单方应用 ❶ 《世医得效方》:“治鼻面酒齇:南方没石子有孔者,水磨成膏,夜夜涂之。” 黄宫绣《本草求真》:“没食子,功专入肾固气,凡梦遗,精滑,阴痿,齿痛,腹冷泄泻,疮口不收,阴汗不止,一切虚火上浮,肾气不固者,取其苦以坚肾,温以暖胃健脾,俾气按纳丹田,不为走泄,则诸病自能克愈矣。至书所云安神定魄,亦是神气既收,不为外浮之意。他如烧黑灰煎汤,以治阴毒,合他药以染须发,为末以擦牙齿,皆是赖其收涩之力,以为保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