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
是由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角膜炎。 我国沙眼的发病率较高。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眼分泌物污染的水、手及洗脸用具等传染。 潜伏期5~12天,常双眼发病。 急性期有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畏光流泪;慢性期可有痒感、干涩感。 诊断沙眼主要根据检查结果; ❶ 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或滤泡形成,或两者兼有。 ❷ 用放大镜或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见有角膜血管翳。 ❸ 上穹窿部和(或)上睑结膜有瘢痕。 ❹ 睑结膜刮片检查找到沙眼包涵体。 具有第一项及其他三项之一者即可诊断为沙眼。 沙眼的分期标准:Ⅰ期,即进行期。上穹窿部和上睑结膜血管模糊、乳头增生、滤泡形成,有角膜血管翳。Ⅱ期,即退行期。 除Ⅰ期的表现外同时出现结膜瘢痕。Ⅲ期,即结瘢期。 只有结膜瘢痕,无传染性。沙眼可出现以下并发症及后遗症:慢性泪囊炎和睑球粘连等。 治疗以局部用药为主,选利福平、磺胺醋酰钠眼水点眼,每日4~6次,连用1~3月,对急性或严重沙眼可加服螺旋霉素或四环素。沙眼的后遗症及并发症需手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