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同文韵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同文韵统 同文韵统清胤禄等于乾隆十五年(1750)奉敕编撰。六卷。以藏文字母参考梵文字母,以满文十二字头之法,补所未备,贯合异同,各以汉字译音,说明字母反切的原理。 ☚ 韵学源流 音韵阐微 ☛ 《同文韵统》等韵书。 清代章嘉胡土克图撰, 书成于乾隆庚午年(1750年)。书中的《华梵合璧谐韵生声十二谱》是一部韵图。图分12谱,分列12韵类。代表38个韵母。一图之内横列声母代表字。声母系统表面上列36字母, 实际声母为27个。 声母之下, 再分列开口、 齐齿、 合口、 撮口四栏。 此书将入声字并入舒声。本书写作目的是要说明华梵虽殊,实为同文。从韵图中可以发现清代语音系统的一些特点。 对汉语史研究有参考价值。 同文韵统音韵学书。六卷。清·允禄等奉诏编纂。主体部分是“华梵字母合璧谱”。以梵文、藏文字母及满文十二字头与三十六字母、等韵、四呼相互比较对照,说明字音拼合的原理。此书改良反切,阐明字母、等呼,对研究音韵学颇有启发作用。 同文韵统《御制同文韵统》 的简称。用满汉两种文字翻译并拼写梵文和藏文经咒的文字学音韵学著作。康熙第十六子允禄奉乾隆之命监纂, 章嘉呼图克图纂修,刘统勋(1720—1804)等汇纂。成书于乾隆十五年(1750)。共六卷。卷首附乾隆《御制同文韵统序》和允禄等人的奏本。主要内容包括天竺字母谱、天竺音韵翻切配合字谱、西番字母配合字谱、天竺西番阴阳字谱、大藏经典字母同异考、华梵字母合璧谱。各卷前后均有说明和诠释。其中第一卷和第六卷为全书主要部分。第一卷所增的十多个满文新字母, 以解决满文字母之不足。第六卷用梵文字母、藏文字母及满文(当时称“国书”)十二字头同“三十六字母”,等韵“四呼”作比较对照, 说明字音的原理。并且在关于反切的改良, 字母和等呼的阐明方面, 对研究音韵学有启发作用。 同文韵统书名。6卷。乾隆十四年(1749),允禄、傅恒等奉敕撰。满、汉、藏、梵文对照字书。统括同文韵进行解释。有乾隆十五年(1750) 殿刻本,宣统二年 (1909)理藩院重刻本。 同文韵统 同文韵统(清)允禄等奉诏编撰。6卷。主要部分为“华梵字母合璧谱”。以梵文、藏文字母及满文十二字头同三十六母、等韵四呼相互比较对照,说明字音拼合的原理。 ☚ 音韵阐微 四声切韵表 ☛ 同文韵统六卷。清和硕庄亲王允禄领衔,实出于广慈国师章嘉胡土克图之手。成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书撰作是为了拿梵文字母及西番字母与华文字母比较,论证其本同源。乾隆命章嘉胡土克图“考四番本音,溯其渊源,别其同异,为之列以图谱,系以图说,辨阴阳清浊于希微查渺之间,各得其元音之所在”,以“破拘墟之曲见”(卷首乾隆序言)。“发明等韵源流,则中华字母反切之法有以知所自来”(卷首庄亲王“奏议”),也就是要说明汉语的字母及反切之法来自西番和天竺,表明华梵虽殊,实为同文,所以称为《同文韵统》。卷首为天竺字母谱,凡音韵十六字、翻切三十四字。次为天竺音韵翻切配合十二韵,以字母音韵十六字翻切三十四字,错综相配成一千二百一十二字。次为西番字母配合十四谱,其字母凡三十,天竺所有者二十四,所无者六,六母所生之字凡四百三十四个。次为天竺西番阴阳字二谱,各分阴、阳、可阴可阳、可阳可阴四例。次大藏字母同异谱,以钦定天竺字母为经,以僧伽波罗等十二家所译字母为纬,以互证其分合增减。次为华梵字母合璧谱,凡十二谱,分列十二个韵类,则中西诸音、新旧诸法,一一条贯,集厥大成焉。一图之内横列声母代表字,声母之下,再分开齐合撮四栏,栏中列声韵相拼之字,字下注切语。图中只列平声字,以平赅上去声。不留入声,入声并入舒声。李新魁《汉语等韵学》说:“从此书所列的图谱中,我们可以窥见清代语音系统的某些特点,如第十谱后有注云: ‘按《音韵阐微》,支微齐三韵规字等三十一音,韵谱例属撮口呼,今皆读作合口呼,故并为合口一谱。开口、齐齿规韵无字,碑披眉入支韵齐齿呼,收声伊字;陪字入灰韵合口呼,收声歪字。然常言则皆作规韵开口呼。裓刻等字,本登韵入声,方言或读作规韵,《字典》合为一谱’。由此可见,‘碑披眉陪’等字,当时的一般口语已读为〔ei〕音(即规韵的开口呼)’‘裓刻’等字有些方言也读为此音。这些,都反映了语音的发展变化。这对于我们研究汉语语音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书有806 四库大辞典殿刊朱墨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