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沉香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沉香 【概况】: 异名 蜜香(《本草拾遗》),没香(《纲目》),伽南香(《纲目拾遗》)。 基源 为瑞香科沉香属植物沉香或土沉香的心木。沉香属植物全世界15种;中国产2种。均药用。 原植物 沉香Aquilaria agallocha(Lour.)Roxb.。 土沉香A.sinensis(Lour.)Gilg.,又名白木香、牙香树、六麻树(广东),外贡顺(云南)。 历史 沉香始载于《别录》,列入上品。 《唐本草》云:“沉香,出天竺诸国,木似榉柳,树皮青色,叶似桔叶。经冬不凋,夏生花白而圆,秋结实如槟榔,大如桑椹,紫而味辛。 ”土沉香唐《本草拾遗》始载之,云:“蜜香,生交州,大树节如沉香。法华经注云:木蜜、香蜜,树形似槐而香,伐之五、六年,乃取其香。异物志云:其叶如椿,树生千岁,斫仆之,四五岁乃挂香,已腐败,唯中节坚贞是香。”《纲目拾遗》亦云:“产琼者名土伽南,剖之香特酷烈。” 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30m;幼枝被绢状毛,叶互生,稍带革质,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5.5~9cm,先端渐尖,全缘,下面叶脉有时被绢状毛;具短柄,长约3mm。伞形花序,无梗,或有短的总花梗,被绢状毛;花白色,与小花梗等长或较短;花被钟形,5裂,裂片卵形,长0.7~1cm,喉部具密被白色绒毛的鳞片10枚,外被绢状毛,内密被长柔毛,花冠管与花被裂片略等长;雄蕊10,著生于花被管上,其中有5枚较长;子房上位,长卵形,密被柔毛;花柱极短,柱头大,扁球形。蒴果倒卵形,木质,扁压状,长4.6~5.2cm,密被灰白色绒毛,基部有略为木质的宿存花被。种子通常1枚,卵圆形,基部具角状附属物,长为种子的2倍。 花期3~4月,果期5~6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170页.2384条图) 生境与分布 沉香原产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 中国台湾、广东、广西有少量栽培。 土沉香与沉香的区别主要为伞形花序有总梗,花黄绿色,蒴果长3cm以下。 (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1170页.2384条图) 土沉香生于平地、丘陵的疏林中或荒山中,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 【生药】: 栽培 土沉香是热带、亚热带树种。 幼苗需适度荫蔽,成龄树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的酸性壤土为好。用种子繁殖。在6~8月果实黄熟开裂时采摘,随采随播。 如不能及时播种,可用砂混和贮放。播种,按行距17cm开浅沟条播,株距6cm,每亩用种量约5kg。 出苗后加强管理,适度遮荫,至次年雨季进行带土移栽,行株距3~4m。幼树生长缓慢,需施足基肥,注意中耕除草。 每年春、秋两季进行追肥。 入冬前可进行整枝修剪,使主干挺直生长。 虫害有卷叶虫,可用25%杀虫脒剂500倍液喷雾。 采集 选择树干直径在30cm以上的壮龄白木香树,在距地面1.5~2m处顺砍数刀,刀距约30~50cm,深约3~4cm,待其分泌树脂而显棕黑色,经数年后,即可割取沉香,即将变色的木部削下,削时所造成的新伤口附近,仍会继续分泌树脂,可再继续削取。 取得沉香后,用小刀剔除不含树脂的黄白色木部及朽木部分,晒干。本品全年均可采收。土沉香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 沉香主产于印度、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台湾、广东、广西。 鉴别 性状 ❶ 土沉香呈不规则块片或长条,状如朽木,一般长5~20cm,宽2~5cm,厚约1cm。块片一面坚实,木质,有凿削痕,淡棕色,间有棕黑色微显光泽的斑块或小点(系分泌物);另一面系树脂渗出固结面,土黄棕色,凹凸不平,有裂纹,并见蜂窝状小洞,于扩大镜下观察显颗粒性,有疏松感,刀刮之成粉末状脱落。 质硬,大多不沉于水。有特异香气,味微苦;燃烧时发浓烟及浓烈香气,并有黑色油状物渗出。 饮片为纵横刨片,可见淡棕色组织中密布棕黑色纵斑纹或斑点。以黑色、质坚硬、含油多、香气浓而持久、能沉水者为佳。 气味较浓烈。 显微 ❶ 沉香粉末:深棕色。纤维管胞,大多成束,较细长,直径20~30μm,壁稍厚,径向壁有具缘纹孔,纹孔口相交成人字形或十字形,也有短缝状,长度超出纹孔缘;有的表面可见不规则斜裂纹。韧型纤维常单个散离,较细长,直径16~40μm,壁厚3~8μm,木化,有单斜纹孔及斜裂纹。具缘纹孔导管直径24~150μm,具缘纹孔排列紧密,纹孔口短缝状或斜裂缝状,导管中含黄色树脂团块。木射线宽1~2列细胞,壁薄或稍厚,木化,壁厚者切向壁上纹孔较细密,孔沟明显。 木间韧皮薄壁细胞壁非木化,含黄棕色物。树脂团块淡黄色或黄棕色,呈短圆柱状或不规则碎块,由大形导管中脱出的直径约至150μm。 草酸钙柱晶极少,长约至80μm。 (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651页.图319)❷ 土沉香粉末:黑棕色。纤维管胞,呈长梭形,末端狭细,直径22~29μm,径向壁有具缘纹孔,纹孔口长度与纹孔缘直径相等或稍超出纹孔缘。韧型纤维一般较纤维管胞长大,边缘平整或微波状,末端细长,直径25~45μm。 壁厚5~8μm,木化,径向壁有单斜纹孔,切向壁纹孔少见。具缘纹孔导管分子甚短,有的长仅144μm,直径约至128μm,导管中含黄色树脂团块,常破碎脱出。木射线宽1~2列细胞,壁连珠状增厚,有的射线细胞含黄色物。木间韧皮薄壁细胞,形状不一,含黄棕色物,有的细胞壁经菌丝腐蚀形成纵横交错的纹理,暗棕色菌丝体可察见。 树脂团块黄棕色,大多由导管中脱出,呈短圆柱状或不规则圆形团块,直径约至104μm。草酸钙柱晶少数,大多存在于射线及傍管薄壁细胞中,长至68μm,直径9~18μm。(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653页.图320) 理化 取样品粉末适量,用95%乙醇浸渍,浸出物在水浴上蒸干,残渣按微量升华方法,收得棕黄色挥发油,用丙酮溶解作为供试液。或取样品粉末适量,加入丙酮振摇,放置片刻,取上清液的供试液。 取供试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苯-丙酮(9∶1)为展开剂,展开后,置紫外光灯下检视或用5%香荚兰醛浓硫酸溶液显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282页.图196)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枯废白木,劈成小块,用时捣碎或研成细粉。 贮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沉香(进口)含硫、芹子烷(Selinane)、沉香醇(Agarol)(1)[1]、苄基丙酮(Benzyl acetone)、对甲氧基苄基丙酮(p-Methoxybenzylacetone)、氢化桂皮酸(Hydrocinnamic acid)[2]、沉香螺旋醇(Agarospirol)(2)[3]、α-沉香呋喃(α-Agarofuran)、β-沉香呋喃(β-Agarofuran)、二氢沉香呋喃(Dihydroagarofuran)[4]、去甲沉香呋喃酮(nor-Ketoagarofuran)、4-羟基二氢沉香呋喃(4-Hydroxydihydroagarofuran)、3,4-二羟基二氢沉香呋喃(3,4-Dihydroxydihydroagarofuran)[5]、6-烷氧基-2-(2-苯乙基)色酮、6-烷氧基-7-羟基-2-(2-苯乙基)色酮[6]、(-)10-表桉醇〔(-)-10-Epi-γ-Endesmol〕、氧代沉香螺醇[7]。 伽南香含2〔2-(4′-甲氧苯基)乙基〕色酮(2-〔2-(4′-Methoxyphenyl)ethyl〕chromone)、6-甲氧基-2-〔2-(4′-甲氧苯基)乙基〕-色酮(6-Methoxy-2-〔2-(4′-methoxy-phenyl)ethyl〕-chromone)、2-(2-苯乙基)色酮(2-(2-phenylethyl)chromone)、沉香螺醇(Kusunol)、氧代沉香螺醇(Oxoagarospirol)、沉香艾里醇(Jinkohrelemol)[8](+)-二氢伽南酮〔(+)-Dihydrokaranone〕[9]、色酮衍生物[1011]、(-)-愈创-1(10),11-二烯-15-醛〔(-)-Guaia-1(10),11-dien-15-al)[9]、α-愈创烯(α-Guaiene)、α-布藜烯(α-Bulnesene)、β-沉香呋喃(β-Agarofuran)[12]、二氢伽南酮(Dihydrokaranone)、伽南酮(Karanone)[9]、(-)-愈创-1(10),11-二烯-15-醇〔(-)-Guaia-1(10),11-dien15-ol〕、(-)-愈创-1(10),11-二烯-15-羰基酸((-)-Guaia-1(10),11-dien-15-carboxylic acid)、愈创-1(10),11-二烯-15-羰基酸甲酯(Methyl guaia-1(10),11-dien-15-carboxylate)、(+)-愈创-1(10),11-二烯-9-酮((+)-Guaia-1(10),11-dien-9-one)、(-)-1,10-环氧愈创-11-烯((-)-1,10-Epoxyguai-11-ene)、(-)愈创-1(10),11-二烯-15,2-交酯((-)-Guaia-1(10),11-dien-15,2-olide)、(-)颅通酮((-)-Rotundone)[20]。 土沉香含沉香螺旋醇、白木香酸(Baimuxinic acid)、白木香醛(Baimuxinal)[14]、白木香醇(Baimuxinol)、去氢白木香醇(Dehydrobaimuxinol)[15]、异白木香醇(Isobaimuxinol)、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基丙酮、茴香酸(Anisic acid)、β-沉香呋喃[16]、2-(2-苯乙基)色酮、6-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6,7-二甲氧基-2-(2-苯乙基)色酮、6-甲氧基-2-〔2-(3′-甲氧基苯)乙基〕色酮、6-羟基-2-(2-苯乙基)色酮[17]、5,8-二羟基-2-(2-对甲氧基苯乙基)色酮、6,7-二甲氧基-2-(2-对甲氧基苯乙基)色酮、5,8-二羟基-2-(2-苯乙基)色酮[18]。 沉香的丙酮提取物皂化后含苄基丙酮、对甲氧基苄基丙酮、氢化桂皮酸、对甲氧基氢化桂皮酸[19]。 B型沉香(Aguillaria sp.)含沉香酚(Jinkokol)、沉香艾里莫醇(Jinkok-eremol)、沉香酚Ⅱ(Jinkokol Ⅱ)[13]、α-沉香呋喃、(-)10-表桉醇、氧代沉香螺醇[7]。 参考文献 [1] CA 1962;57∶9969h [2] J Chem SocJpn 1935;56∶1155 [3] Tetrahedron 1965;21∶ 115 [4] Tetrahedron 1963;19∶1079 [5] Tetrahedron 1963;19∶1519 [6] 日本药学会108次年会论文摘要 [7]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4;6∶33 [8] 生药学杂志(日) 1987;41(2)∶142 [9] Phytochemistry 1991;30(2)∶563 [10] Chem pharm Bull 1985;33∶5088 [11] J Nat Prod 1986;49∶1106 [12] Phytochemistry 1984;23∶2068 [13] 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3;15∶246 [14] 药学学报 1983;18(3)∶191 [15] 药学学报 1986;21(7)∶516 [16] 药学学报 1989;24(4)∶264 [17] 药学学报 1989;24(9)∶678 [18] 药学学报 1990;25(3)∶186 [19] 和汉生药·广川书店 1971∶123 [20] Phytochemistry 1991;30(10)∶3343 [21]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684。【药理】: 沉香水煮液(1∶1)和水提醇沉液(1∶1)能抑制离体肠鼠回肠的自主收缩(终浓度分别为2、4、6mg/ml),对抗组胺、乙酰胆硷引起的痉挛性收缩;对整体动物能使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肠推进运动减慢(2.0g/kgip),呈现肠平滑肌解痉作用;使麻碎猫注射乙酰胆硷后肠管收缩幅度降低,蠕动减慢(1.8g/kg iv)。 参考文献 中药通报 1988;13(16)∶40 【药性】: 性味 辛、苦,温。 ❶ 《别录》:“微温。” 归经 入肾、脾、胃经。 ❶ 《雷公炮制药性解》:“肾、命门二经。” 功效 降气温中,暖肾纳气。 主治 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❶ 《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磨汁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阴亏火旺,气虚下陷者慎服。 ❶ 《本草经疏》:“中气虚,气不归元者忌之;心经有实邪者忌之;非命门真火衰者,不宜入下焦药用。”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藿香、香附,治诸虚寒热。 ❷ 配丁香、肉桂,治胃虚呃逆。 ❹ 配茯苓、人参,治心神不足。 ❻ 配广木香、香附,治强忍入房,或过忍尿,以致胞转不通。 ❽ 配乌药,治虚寒腹胀,胸闷,气短,呕吐等症。 ❿ 配砂仁、高良姜、丁香,治胃寒呕逆、疼痛。 ⑾配延胡索,治血瘀气滞的脘腹疼痛。 ⑿配红花,治血瘀心腹疼痛及妇女经闭,痛经。 ⒀配诃子、肉桂、补骨脂,治下元虚冷,肾不纳气之虚喘。 ⒁配人参、乌药、槟榔,治精神抑郁的腹满胸闷,噫气频作。 方选和验方 ❶ 沉香降气丸(《局方》)治胸膈痞塞,心腹胀满,喘促短气,干哕烦满,脚气上冲:香附(炒,去毛)12kg,沉香0.55kg,缩砂仁1.44kg,甘草( ❷ 沉香丸(《圣济总录》)治伤寒虚痞,气逆呕吐:沉香(锉)30g,青橘皮、陈橘皮(并汤浸去白,焙)、胡椒、茴香子(炒)、楝实(锉、炒)、荜澄茄(炒)各15g。上7味,粗捣筛,每服4g,水150ml,酒150ml入葱白30g,煎至150ml,去滓热服。 每服30丸,温酒下。 ❻ 沉香化滞丸(《增补万病回春》)治中满呕哕恶心:沉香15g,莪术(醋炒)90g,香附(炒)、陈皮、木香、砂仁、藿香、麦芽(炒)、神曲(炒)、甘草(炙)各60g。为细末,酒糊为丸,绿豆大。每服50丸,空腹开水送下。 ❼ 沉香汤(《奇效良方》)治脚气冲心,烦闷气促,脚膝酸疼:沉香、紫苏各30g,赤芍药60g,木通15g,槟榔21g,吴茱萸(汤洗,焙干,炒)0.3g。 为细末,每服15g,加生姜0.15g,水煎,去渣温服。 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50~80丸,食后温白汤送下,得微利即停服。 ❿ 沉香郁金散(《痧胀玉衡》)治痧气寒凝:沉香、木香、郁金各3g,乌药9g,降香6g,细辛15g,为细末,每服0.9g,砂仁煎汤稍冷送下。 ⑾沉香桂附丸(《卫生宝鉴》)治中气虚弱,脾胃虚寒积冷,心腹疼痛,胁肋膨胀,腹中雷鸣,手足厥冷,便利无度;下焦阳虚,七疝,痛引小腹不可忍,腰屈不能伸,喜热熨稍缓:沉香、附子(炮,去皮脐)、川乌(炮,去皮脐)、炮干姜、高良姜(炒)、茴香(炒)、官桂、吴茱萸(汤洗,去苦)各30g,为末,醋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50~70丸,空腹热米汤送下或温酒吞服,日2次。 ⑿沉香荜澄茄散(《博济方》)治一切冷气,小肠气:沉香、荜澄茄、茴香、肉桂、川楝子、胡芦巴、破故纸、木香、巴戟各30g,桃仁60g,川乌15g,黑附子120g。研为散,每服6g,入盐少许,水煎服。 ⒀沉香海金沙丸(《医学发明》)治一切积聚,脾湿肿胀,肚大青筋,羸瘦恶证:沉香6g,海金沙4.5g,轻粉3g,牵牛头末30g。研末,蒜泥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50丸,灯芯通草汤送下。 ⒁沉香鹿茸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真气不足,下元冷惫,脐腹绞痛,胁肋虚胀,脚膝缓弱,腰背拘急,肢体倦怠,面色无华,唇口干燥,目暗耳鸣,心忪气短,夜多异梦,昼少精神,喜怒无时,悲忧不乐,虚烦盗汗,饮食无味,举动乏力,夜梦鬼交,遗泄失精,小便滑数,时有余沥,阴间湿痒,阳事不兴等症:沉香30g,附子(炮)120g,巴戟60g,鹿茸90g,菟丝子150g,熟地黄180g。 研细末,入麝香4.5g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每服40~50丸,好酒或盐汤送下。 ⒂沉香散(《太平圣惠方》)治肾脏积冷,气攻心腹疼痛,四肢逆冷,不思饮食:沉香、槟榔、青皮、附子各30g,吴茱萸、茴香子各15g。 研为散,每服3g,温酒调下。 ⒃《本草汇言》:“治阴虚肾气不归原:沉香磨汁数分,以麦门冬、怀熟地各9g,茯苓、山药、山茱萸肉各6g,牡丹皮、泽泻、广陈皮各3g。水煎,和沉香汁服。” ⒄沉香煎(《全生指迷方》)治胁肋有块,按之不动,推之不移,寒热如疟,咳嗽面目浮肿,动则微喘,日渐羸瘦:沉香、木香、槟榔、黄芪、柴胡、鳖甲、秦艽、川椒、附子各60g,石斛150g。 研末,先以枸杞子根5kg(洗槌),好酒4000ml煮取1400ml,滤过入蜜120g熬成膏,和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开水下。 ⒅《方脉正宗》:“治大肠气滞,虚闭不行:沉香磨汁2g,当归、枳壳、杏仁泥、肉苁蓉各9g,紫菀30g。水煎,和沉香汁服。 ” ⒆《活人心统》:“治胃冷久呃:沉香、紫苏、白豆蔻各3g。为末,每服2g,柿蒂汤下。” ⒇牛黄镇狂散(《中医验方选·内科》)治疯狂病:沉香9g,朱砂6g,麝香0.3g,牛黄0.3g,白琥珀6g,广木香9g,丁香6g,雄黄6g,冰片1.5g。 共为细面,分为10包,每服1包,每日2次,重者每日3次,用灯心、薄荷各3g煎汤为引送下,服后多睡。 (21)胃肠安丸(中医杂志 1990;(1))治小儿腹泻:沉香、木香、檀香、枳壳、厚朴、川芎、大黄研末为微丸,每50粒重0.2g。 口服,小儿1岁以内每次4~6粒,1日2~3次,1~3岁每次6~12粒,1日3次,3岁以上酌情加量服用。 (22)沉香蛤蚧丸(陕西中医 1985;(6))治慢性支气管炎:沉香24g,蛤蚧2对,人参、地龙各50g,胡桃肉、丹参、黄芪、补骨脂各100g,肉桂、麻黄各40g,厚朴80g,炙草30g。上药为末,白蜜500g为丸,每丸6g,早、晚用温开水各服2丸。 (23)止呕冲剂1号(陕西中医 1987;(7))治呕吐:沉香6g,厚朴、陈皮、乌梅各12g,竹茹、代赭石各20g。 共细末过罗,一般小儿1~4g,成人6~9g,口服。 (24)陕西中医 1991;(3):“治胃脘痛:紫沉香、黄连、甘草、高良姜各6g,台乌药、广郁金、酒大黄各9g,丹皮、神曲各12g,蒲公英、石斛各15g。水煎服或研末为散剂,每日2次冲服。” 单方应用 《医垒元戎》:“治胞转不通,或过忍小便所致,当治其气则愈,非利药可通也:沉香、木香各6g。为末,白汤空腹服之,以通为度。”。【医药家论述】: ❶ 李杲:“沉香,能养诸气,用为使,最相宜。” 凡心腹卒痛、霍乱中恶、气逆喘急者,并宜酒磨服之;补命门精冷,宜入丸剂。……昔人四磨饮、沉香化气丸、滚痰丸用之,取其降泄也;沉香降气散用之,取其散结导气也;黑锡丸用之,取其纳气归元也。 但多降少升,久服每致矢气无度,面黄少食,虚证百出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