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水翁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水翁花 【名称出处】:《岭南采药录》 【概况】: 异名 大蛇药(《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 为桃金娘科水翁属植物水翁的花蕾。 原植物 水翁Cleistocalyx operculatus(Roxb.)Merr.et Perry 余项参见“水翁”条。。 【生药】: 采集 农历端午前后,采摘带有花蕾的花枝,用水淋湿,堆叠3~5天,使花蕾自然脱落,晒至三成干,复堆闷1~2天再晒,以后晒1天,闷1天,待足干后,筛净残存枝梗。 药材产于广东、广西。 鉴别 花蕾卵形或球形而两端尖,长4~6mm,直径2~3mm,皱缩,下半部为棕黑色倒钟形或杯形的萼筒,上半部帽状,为5枚合生的花瓣,浅棕黄色,除去帽状体,可见重叠的雄蕊,花丝棕黑色,中央有锥形花柱。质干硬。气微香,味苦。 以黄黑色,无枝梗者为好。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霉蛀。 。【化学】:含精油,有35个成分,主要有α-蒎烯、月桂烯(Myrcene)、β-罗勒烯(Z)、β-罗勒烯(E)、2、7-二甲基辛二烯-1,6、香叶醇(Geraniol)、顺式-丁香烯(Cis-caryophyllene)、蛇麻烯、γ-依蓝油烯(γMuurolene)、别-香树烯(Allo-aromadendrene)、δ-杜松烯(δ-Cadinene)、3,6,8,8-四甲基,8-氢,7-甲撑薁、金合欢醇(Farnesol)等。 参考文献 广西植物 1987;7(2):173 【药性】: 性味 苦,寒。 功效 解表散热,去湿化滞。 主治 外感恶寒、发热、头痛,食滞不化。 ❶ 《岭南采药录》:“清热,散毒,消食化滞。”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