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熙仲论读通的乐趣
段熙仲(1897-1988),安徽芜湖人。 古典文学研究专家。曾就学于安徽公学、武昌中华大学、上海大同大学、南京金陵大学和东南大学。后从事教育工作。曾为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段氏读书,以通为趣。此得自金陵大学时胡小石先生的指导。 他说:“三十以后稍知读古人书,当潜心求其全书之通例。”(《段熙仲自述》)他认为,学术研究可以分为两途,一是专门,二是会通。他建议整理古籍或者读古书,应重视唐宋时代的系统专著,通典、通志、文献通考,即重视文献学专著,因为这些书“能观其会通”,有助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有了系统,知识自然就会串起来,观点逐渐形成,论点自然跳出,可成一家之言。 读通了,也就把握了全书的内在规律,也就是“例”。一旦掌握了通例,便可执简驭繁,触类旁通。 所谓“读通”,还在于把握所读对象与其它书的相关性。他认为古书好多是相通的,因此不能孤立地读书,像只谈经而不读史,只读时文不明掌故,只看作品不弄清背景,便会贻笑大方。孤陋寡闻不能将书读通,自然也就无乐趣可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