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
副词 用于谓语前,表示仅限。 义即“只”。 ❶ 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 (《庄子·天运》)❷ 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南史·徐勉传》)❸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聊斋志异·狼三则》)语气词 一、用于叙述句尾,表示确定语气。义即“了”。 ❶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诗经·召南·草虫》)——忡忡(chōng):心跳。 觏(gòu):遇上。降:平静。 ❷ 荼蓼朽止,黍稷茂止。 (《诗经·周颂·良耜》)——荼(tú)蓼(liǎo):杂草。朽:朽腐。 黍稷:小米高粱。 二、用于特指问句之末。 义即“呢”。 ❶ 既曰归止,曷又怀止?(《诗经·齐风·南山》)——曰:句中助词。归:出嫁。怀:怀念〔齐襄公〕。 ❷ 胡转予于恤,靡所底止?(《诗经·小雅·祈父》)——句义:为什么使我们沦落到忧患的境地,没有终止的时候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