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橘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橘络

【概况】:

异名 橘丝(《纲目拾遗》),橘筋(《中药材手册》)。

基源 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橘及其栽培品种大红袍、福橘的中果皮与内果皮之间的维管束,撕下后晒干或烤干。

原植物 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品种。

余项参见“橘”条。

【生药】:

采集 12月至次年1月间采集,将橘皮剥下,自皮内或橘瓤外表撕下白色筋络,晒干或微火烘干。

比较完整而理顺成束者,称为“凤尾橘络”(又名“顺筋”)。多数断裂,散乱不整者,称为“金丝橘络”(又名“乱络”、“散丝橘络”)。如系用刀自橘皮内铲下者,称为“铲络”。

药材主产于四川、福建、浙江,此外,广西、广东、江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地亦产。

鉴别 ❶ 凤尾橘络呈长条形网络状。多为淡黄白色,陈久则变成棕黄色。上端与蒂相连,其下则筋络交叉而顺直,每束长约6~10cm,宽约0.5~1cm。蒂呈圆形帽状,十余束或更多,压紧为长方形块状。

质轻而软,干后质脆易断。

气香,味微苦。以整齐、均匀、络长不碎断、色黄者为佳。
❷ 金丝橘络呈不整齐的松散团状,又如乱丝,长短不一,与蒂相混合,其余与凤尾橘络类同。

❸ 铲络筋络多疏散碎断,并连带少量橘白,呈白色片状小块,有时夹杂橘蒂及少量肉瓤碎皮。以凤尾橘络品质最佳,铲络品质最差。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性】:

性味 甘、苦,平。

❶ 《本草撮要》:“味淡微苦。”
❷ 《本草便读》:“甘,寒。”
❸ 《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苦。”
❹ 《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平。”
❺ 《新华本草纲要》:“味甘、微苦,性平。”

归经 《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效 通络,理气,化痰。

主治 经络气滞,久咳胸痛,痰中带血,伤酒口渴。

❶ 《日华子本草》:“治渴及吐酒,炒煎汤饮甚验。”
❷ 《纲目拾遗》:“通经络滞气,脉胀,驱皮里膜外积痰,活血。”
❸ 《四川中药志》:“治肺劳咳痰、咳血及湿热容于经隧等症。”
❹ 《全国中草药汇编》:“咳嗽痰多,胸胁作痛。”
❺ 《新华本草纲要》:“用于痰治经络,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4.5g。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苏子、杏仁、枳壳,治咳嗽,胸胁作痛。

❷ 配枳壳、丝瓜络、柴胡,治咳嗽或挫伤而致的胸胁作痛。

方选和验方 ❶ 《食物药用指南》:“治受寒胃疼:橘络3g,生姜6g。水煎后加红糖适量,趁热喝。


❷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感冒咳嗽,胸胁痛:鲜橘络、前胡各6g,桔梗9g,苏子3g,生姜3片。水煎服。”

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咳嗽痰多,胸胁作痛:橘络3~6g。水煎服。”

食疗 ❶ 橘络粥(《广春堂粥谱》)用于痰粘而不易爽快咳出的患者:橘络5g,粳米50g。

粳米加水如常法煮粥,橘络煎煮药汁后调入粥内食用。每日2次,务必温热后食之。加冰糖或梨汁适量则更好。
❷ 橘络银花粥(《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用于痰湿郁滞肝经的肝痈初起患者:橘络10g,银花20g(干品10g),粳米50g,白糖适量。

❸ 橘络双仁羹(《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用于痰湿瘀结为患的疝气病者:橘络20g,桃仁15g,苡仁250g,冰糖适量。橘络、桃仁为末;苡仁用文火熬为羹,加入橘络、桃仁末、冰糖调匀即成。食之。

。【医药家论述】:

❶ 张秉成《本草便读》:“橘络,甘寒入络,无甚功用,或可清络中之余热耳。”
❷ 赵学敏《纲目拾遗》:“金御乘云,橘丝专能宣通经络滞气,予屡用以治卫气逆于肺之脉胀甚有效。”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9: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