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橘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橘络 【概况】: 异名 橘丝(《纲目拾遗》),橘筋(《中药材手册》)。 基源 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橘及其栽培品种大红袍、福橘的中果皮与内果皮之间的维管束,撕下后晒干或烤干。 原植物 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品种。 余项参见“橘”条。 。【生药】: 采集 12月至次年1月间采集,将橘皮剥下,自皮内或橘瓤外表撕下白色筋络,晒干或微火烘干。 比较完整而理顺成束者,称为“凤尾橘络”(又名“顺筋”)。多数断裂,散乱不整者,称为“金丝橘络”(又名“乱络”、“散丝橘络”)。如系用刀自橘皮内铲下者,称为“铲络”。 药材主产于四川、福建、浙江,此外,广西、广东、江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地亦产。 鉴别 ❶ 凤尾橘络呈长条形网络状。多为淡黄白色,陈久则变成棕黄色。上端与蒂相连,其下则筋络交叉而顺直,每束长约6~10cm,宽约0.5~1cm。蒂呈圆形帽状,十余束或更多,压紧为长方形块状。 质轻而软,干后质脆易断。 气香,味微苦。以整齐、均匀、络长不碎断、色黄者为佳。 ❸ 铲络筋络多疏散碎断,并连带少量橘白,呈白色片状小块,有时夹杂橘蒂及少量肉瓤碎皮。以凤尾橘络品质最佳,铲络品质最差。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性】:性味 甘、苦,平。 ❶ 《本草撮要》:“味淡微苦。” 归经 《本草再新》:“入肝、脾二经。” 功效 通络,理气,化痰。 主治 经络气滞,久咳胸痛,痰中带血,伤酒口渴。 ❶ 《日华子本草》:“治渴及吐酒,炒煎汤饮甚验。”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4~4.5g。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 ❶ 配苏子、杏仁、枳壳,治咳嗽,胸胁作痛。 ❷ 配枳壳、丝瓜络、柴胡,治咳嗽或挫伤而致的胸胁作痛。 方选和验方 ❶ 《食物药用指南》:“治受寒胃疼:橘络3g,生姜6g。水煎后加红糖适量,趁热喝。 ” 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咳嗽痰多,胸胁作痛:橘络3~6g。水煎服。” 食疗 ❶ 橘络粥(《广春堂粥谱》)用于痰粘而不易爽快咳出的患者:橘络5g,粳米50g。 粳米加水如常法煮粥,橘络煎煮药汁后调入粥内食用。每日2次,务必温热后食之。加冰糖或梨汁适量则更好。 ❸ 橘络双仁羹(《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用于痰湿瘀结为患的疝气病者:橘络20g,桃仁15g,苡仁250g,冰糖适量。橘络、桃仁为末;苡仁用文火熬为羹,加入橘络、桃仁末、冰糖调匀即成。食之。 。【医药家论述】:❶ 张秉成《本草便读》:“橘络,甘寒入络,无甚功用,或可清络中之余热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