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桂枝茯苓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桂枝茯苓丸 【方源】: 《金匮》卷下。 【异名】: 夺命丸(《妇人良方》卷十二)、牡丹丸、夺命丹(《普济方》卷三五七)、仙传保命丹、安 【组成】: 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药各等分 【用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兔屎大。 每日一丸,食前服。不知,加至三丸。 。【功用】:❶ 《金鉴》:下其癥。 【主治】: ❶ 《金匮》: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 【方论选录】: ❶ 《金匮玉函经二注》:桂枝、桃仁、丹皮、芍药能去恶血;茯苓亦利腰脐间血,即是破血。 然有散有缓、有收有渗、结者散以桂枝之辛;肝藏血,血蓄者肝急,缓以桃仁、丹皮之甘;阴气之发动者,收以芍药之酸;恶血既破,佐以茯苓之淡渗,利而行之。 方中以桃仁、丹皮活血化瘀;配伍等量之白芍,以养血和血,庶可去瘀养血,使瘀血去,新血生;加入桂枝,既可温通血脉以助桃仁之力,又可得白芍以调和气血;佐以茯苓之淡渗利湿,寓有湿祛血止之用。综合全方,乃为化瘀生新、调和气血之剂。制作蜜丸,用法从小量开始,不知渐加,亦有下癥而不伤胎之意,更示人对妊娠病证应持慎重之法。如此运用,使癥消血止,胎元得安,故本方为妊娠宿癥瘀血伤胎之良方益法。 。【临证举例】:❶ 癥瘕(宫外孕) 《山东医刊》(1966;3∶15):宓某某,女,25岁。 结婚八年未生育,四年前流产一次。这次月经两个月未来,前两天小腹突然疼痛剧烈,下坠,阴道点滴下血,血色紫黑。 面黄瘦,语音低微,精神不振,急性病容,少腹疼痛拒按,舌苔白,脉沉滑。 西医妇科检查:宫体增大如鸡卵,后穹窿饱满、触痛,似囊样感,宫体后与右侧附件有拳头大包块,压痛明显。 西医诊断:子宫外孕。中医诊断:癥积瘀血。 患者拒绝手术,故以中药与桂枝茯苓丸,服三次后,第二天腹疼减轻,阴道下血成淡红色血水,其量增多,饮食增加,精神好转;又继续服至三天时,流出一块扁圆形血块,淡红色,似烂肉状,并继续下黑紫色血,其量减少,腹痛消失,(但仍有压痛),脉搏沉缓;又续服三天,下血停止,腹部压痛消失。后穹窿稍有饱满,无压疼,中位子宫,附件双(一)。 又继续服药两天后,所下血色变为鲜红,量多;改服加减胶艾汤两剂,下血停止,一切症状消除。继续观察一月,患者身体健康,月经来潮一次,持续四天。 由产后调理失宜,以致营卫不和,气血紊乱,恶露不化。治宜调营卫,和血消瘀。 处方:桂枝一钱五分,白芍二钱,茯苓三钱,炒丹皮一钱,桃仁一钱(去皮),炮姜八分,大枣四枚,服五剂。16日复诊:服药后恶露已尽,少腹及腰腿痛均消失,食欲好转,二便正常,脉沉弦微数,舌淡无苔。瘀滞已消,宜气血双补,十全大补丸四十丸,每日早晚各服一丸,服后已恢复正常。 。 【备考】: 本方方名,《张氏医通》引作“桂心茯苓丸”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