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根
【名称出处】:《证类本草》 【概况】: 异名 青龙须(《四川中药志》)。 基源 为杨柳科柳属植物垂柳的根及须根。 原植物 垂柳Salix babylonica L. 余项参见“柳枝”条。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枝条。 【药性】: 性味 苦,寒。 ❶ 《滇南本草》:“苦,寒。” ❷ 《滇南本草图说》:“甘,寒。” 功效 利水,通淋,除湿,祛风。 主治 淋病,白浊,水肿,黄疸,风湿痹痛,四肢拘挛,黄水湿疮,牙龈肿痛,烫伤。 ❶ 《滇南本草》:“治五淋,白浊。” ❷ 《滇南本草》:“治大肠下血。” ❸ 《纲目》:“煎服,治黄疸,白浊;酒煮熨诸痛肿,去风,止痛消肿。” ❹ 《草木便方》:“祛风除湿,疗热痢,崩、带,四肢拘挛,筋疼,汤火,牙痛。” ❺ 《分类草药性》:“治水肿。” ❻ 《中医药实验研究》:“治黄水湿疮,痔疮,淋浊茎中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煎水熏或酒煮温熨。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斗门方》:“治耳痛有脓不出,及痈已结聚:柳根细切,熟捶,封之,以帛掩,燥即易之。” ❷ 《中医药实验研究》:“治黄水湿疮:水柳须烧存性,研末,麻油调涂。” ❸ 《中医药实验研究》:“治痔疮:水柳须60~90g。水煎滚,加入皮硝9g,再煎数滚,倾入罐或盆内。另用圆桶1只,将罐放桶中,坐桶上,使药气熏入肛内,水冷为止,渣再煎,日熏2次。” ❹ 《中医药实验研究》:“治风火牙痛:水柳须15~21g。猪精肉60~90g炖汤,以汤煎药服。” ❺ 《贵州中医验方秘方》:“治血崩:红龙须15g。甜酒200ml煮服。” ❻ 《民间方》:“治疗黄疸:柳树根,1次2~3g,1日3次,水煎服。” ❼ 《中医临床验方集》:“治流行性腮腺炎:鲜水杨柳根30g,鲜马兰根30g。捣烂绞汁,白糖为引,内服。1日1剂,分3次服。 ” ❽ 二根饮(浙江中医杂志 1991;(10))治疗慢性泌尿系感染:鲜柳树根50g,白茅根20g,黄芪、苦参、丹参各15g,茯苓、黄柏各10g。水煎服。 食疗 ❶ 《姚僧坦集验方》:“治瘿病:柳根15kg。以水7000ml,煮得3000ml,同米900g酿之,酒成。 先食服600ml,日三。” ❷ 柳根酒(《圣济总录》)治瘿瘤:柳根(须水所经露出者剉)1.5kg,右1味,用水1200ml,煮取600ml,用米90g酿之,酒成。 饮酒,每次150ml。 ❸ 《福建药物志》:“治哮喘:垂柳根30g,放入羊肚内炖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