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林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林檎 【概况】: 异名 花红果(《滇南本草》),花红、沙果(《本草品汇精要》),蜜果(《群芳谱》),五色柰(《医林纂要》),文林郎果(《纲目》)。 基源 为蔷薇科苹果属植物花红的果实。 原植物 正品林檎一般指花红。花红Malus asiatica Nakai〔M.prunifolia(Willd.)Borkh.var.rinki(koidz.)Rehd.〕,又名林檎、沙果。 历史 林檎载于《千金·食治》,《图经本草》谓:“林檎,木似柰,实比柰差圆,六七月熟,亦有甘、酢二种,甘者早熟而味脆美,酢者差晚。”《纲目》载:“林檎,即柰之小而圆者,其味酢者即楸子也。其类有金林檎、红林檎、水林檎、蜜林檎、黑林檎,皆以色味立名。 ”从上述情况看,古之林檎乃今之花红和楸子Malus prunifolia(Willd.)Borkh.。 形态 小乔木;小枝粗壮,圆柱形,嫩枝密被柔毛。 单叶互生,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5~11cm,宽4~5.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细锐锯齿,上面有短柔毛,逐渐脱落,下面密被短柔毛;叶柄长1.5~5cm,具短柔毛。伞房花序,具花4~7朵,集生在小枝顶端;花梗长1.5~2cm,密被柔毛;花直径3~4cm;萼筒钟状,外面密被柔毛,萼片5,三角状披针形,内外两面密被柔毛;花瓣5,淡粉色;雄蕊17~20,花丝长短不等,比花瓣短;子房下位,花柱4(~5),基部具长绒毛,比雄蕊长。果实卵形或近球形,直径4~5cm,黄色或红色,先端渐狭,不具隆起,基部凹入,宿存萼肥厚隆起。花期4~5月,果期8~9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23G页.图2202) 生境与分布 广为栽培,适宜生长于山坡阴地,平原砂地,海拔50~2800m。分布于辽宁、华北、山东、河南、湖北、陕西、甘肃、新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花红与楸子近缘品种,但一般果形较大,果梗较短,叶片及新枝上的毛茸较密,可区别。有些学者将本种列为楸子的一个变种。 。【化学】: 含叶酸。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03 【药性】: 性味 酸、甘,平。 ❶ 《千金·食治》:“酸、苦、涩,平。” 归经 ❶ 《本草再新》:“入心、肝、肺三经。” 功效 止渴,化滞,涩精。 主治 消渴,泻痢,遗精。 ❶ 《千金·食治》:“止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枚。 外用: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 ❶ 《干金·食治》:“不可多食,令人百脉弱。”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子母秘录》:“治小儿痢:林檎、构子。杵取汁服。” ”。【医药家论述】: 张璐《本经逢原》:“林檎,虽不伤脾,多食令人发热,以其味涩性温也。病人每好食此,多致复发,或生痰涎而咳逆,壅闭气道使然。其核食之烦心,助火可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