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子

【概况】:

异名 李实(《别录》),嘉庆子(《纲目》)。

基源 为蔷薇科李属植物李的果实。李属全世界约30多种,主要分布北半球温带。中国原产及习见栽培的有7种。

原植物 李Prunus salicina Lindl.(P.ichangana Schneid.;P.triflora Roxb.),又名山李子(河南),嘉庆子、嘉应子(江苏),玉皇李(北京)。

历史 李始收载于《别录》。根据《纲目》记载:“李绿叶白花,树能耐久,其种近百,其子大者如杯如卵,小者如弹如樱,其味有甘酸苦涩数种,其色有青、紫、朱、黄、赤之殊,其形有牛心、马肝、奈李、水李、离核、无核之异,早则麦李、御李四月成熟,迟则晚李,冬季十月、十一月熟,季春李冬花春实。”按其说明与附图对照一致,即是本种。

形态 乔木,高9~12m,老枝紫褐色或红褐色,无毛,小枝黄红色,无毛。单叶互生,叶片长圆倒卵形,长椭圆形,长6~8cm,宽3~5cm,先端渐尖,急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圆钝重锯齿;常混有单锯齿,幼时齿尖带腺,两面均无毛,有时下面沿主脉有稀疏柔毛或叶腋有髯毛;叶柄长1~2cm,无毛,顶端有2腺体或无,有时在叶片基部边缘有腺体。

花3朵簇生,花梗长1~2cm,无毛;花直径1.5~2.2cm;萼筒钟状,萼片5,边缘有疏齿,花瓣5,白色,长圆倒卵形,先端啮蚀状,基部楔形,有明显紫色条纹;雄蕊多数,雌蕊1,花柱比雄蕊稍长。核果球形,卵球形,或近圆锥形,黄色或红色,有时为绿色或紫色,梗凹陷入,顶端微尖,基部有纵沟,外被蜡粉;核卵圆形或长圆形,有皱纹。花期4月,果期7~8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38卷.36页.图版5∶4-5)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400~2600m山坡灌丛中,山谷疏林中或水边、沟底、路旁等处,分布于湖北、湖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广西、福建、台湾、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中国各地均有栽培。

【化学】:

含白菊甙(Chrysanthemin)、矢车菊甙元3-鼠李糖基葡萄糖甙、蜀葵氨酸(Altheine)等多种氨基酸。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15

【药性】:

性味 甘、酸,平。

❶ 《别录》:“苦。”
❷ 《千金·食治》:“苦、酸,微温,涩。”
❸ 崔禹锡《食经》:“小冷。”
❹ 《日用本草》:“苦、甘、酸。微毒。”

归经 入肝、肾。 《本草求真》:“入肝、肾。”

功效 清肝涤热,生津,利水。

主治 虚劳骨蒸,消渴,腹水。 ❶ 《别录》:“除痼热,调中。”
❷ 孟诜:“去骨节间劳热。”
❸ 《日华子本草》:“益气。”
❹ 《滇南本草》:“治风湿气滞血凝。”
❺ 《医林纂要》:“养肝、泻肝,破瘀。”
❻ 《随息居饮食谱》:“清肝涤热,活血生津。”
❼ 《泉州本草》:“清湿热,解邪毒,利小便,止消渴。治肝病腹水,骨蒸劳热,消渴引饮等证。”

用法用量 内服:生食或捣汁。

使用注意 ❶ 《干金·食治》:“肝病宜食。”“不可多食,令人虚。”
❷ 《滇南本草》:“不可多食,损伤脾胃。”
❸ 《随息居饮食谱》:“多食生痰,助湿发疟痢,脾弱者尤忌之。”。【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泉州本草》:“治骨蒸劳热,或消渴引饮:鲜李子捣绞汁冷服。”
❷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李子6~12g。水煎服。

食疗 《泉州本草》:“治肝肿硬腹水:李子鲜食。”。

【医药家论述】:

黄宫绣《本草求真》:“《素问》言李味属肝,故治多在于肝,正思邈所谓肝病宜李之意也。中有痼热不调,骨节间有痨热不治,得此酸苦性入,则热得酸则敛,得苦则降,而能使热悉去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