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蛤蚧
【概况】: 基源 为鬣蜥科鬣蜥属动物喜山鬣蜥,药用其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 原动物 喜山鬣蜥Agama himalayana(Steindachner) 形态 体显然扁平。头体长130mm左右,尾长大于头体长。吻钝圆,吻棱明显;鼻孔近吻端。鼓膜裸露,小于眼径。 头部鳞大小不等,光滑或微具棱;头后侧和颈侧具锥状鳞,环绕鼓膜排列;其余颈鳞细小。背部中央鳞大,两侧鳞小,不间杂大鳞。 腹鳞光滑,比背部中央鳞小;咽喉鳞比腹鳞小。雄性腹部和肛前有板鳞。 颈侧和体侧的皮肤松弛。尾基宽扁,渐呈鞭状,鳞具强棱,活动时不易断。四肢较强,后肢向前可达颞部,指(趾)末端略侧扁,爪发达。背面一般灰褐色,满布棕黑色斑点。 腹部灰瓦色,雄性腹部和肛前的板鳞呈黄色。尾背黑褐色。四肢黑褐色。 (图见《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302页) 生境与分布 多栖于山坡岩石间,日出后活动频繁。 常匍伏在向阳的石块上,受到惊扰后,即迅速窜入石隙。分布于中国新疆、西藏。 。【生药】: 采集 捕捉后剖腹去内脏,用竹片撑开,晾干或烘干用。 【药性】: 功效 行气止痛。 主治 胃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