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仁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仁老 【生卒】:1152—1220 【介绍】: 高丽学者、诗人。 字眉叟,号双明斋。初名得玉。原籍仁川。幼时成为孤儿,在僧侣寥一抚养下成长。 1170年,郑仲夫之乱(武臣杀死文臣,实行武臣独裁政治,亦称武臣之乱),愤而削发为僧,入山10年不出。他精于诗文,擅长书法,1180年还俗,当年文科及第,补桂阳管记,迁直史馆。 作为书记官出使中国。后历任吏部员外郎、秘书监右谏议大夫等职。在武臣专制下,文人在政治上倍受压制,屡遭迫害。曾与林椿、吴世才、赵通、皇甫抗、感淳、李湛之结为忘年之交,他是以酒和诗同武人政权相抗衡的“竹林高会”的中心人物,模仿中国的“江左七贤”,自称为“海东七贤”。《高丽史·李仁老传》中说他“性偏急,忤当世不为大用”。他的儿子李世璜也曾说他“心中汹汹,居常郁郁”。 可见他是一个不肯和豪强势力妥协的人。 他擅诗文、书法,尤以汉诗为最。代表作品有《续行路难》、《野菊》、《赠接花者》、《游智异山》和《山居》等。 他的创作倾向大多反映在这些作品里。 他的诗对世道的不公和权贵的暴虐,作了大胆的揭露。在《续行路难》中,他渴望叩开天门,借天河之水以洗刷污浊的世界,表示了他深沉的悲愤情绪。他也有明显的逃避现实的思想,向往桃花源式的世外之乡,在散文《青鹤洞记》中有所反映。他又是著名的稗说文学作家,所著《破闲集》是1260年刊行的稗说文学的第一部作品,收有杂文300余篇,包括诗话、史话以及崔致远、郑知常等著名诗人的逸话,还记述了一些传说、民谣、风俗习惯、文物制度等。 他论述诗歌创作的文章,重视作品的内容,反对形式主义的模仿,强调文学创作贵在“托物寓意”。 他的作品有《银台集》20卷、《银台集后集》4卷、《破闲集》3卷、《双明斋集》3卷。现在流传下来的只有《破闲集》和收在《东文选》里的一部分汉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