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木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木通 【名称出处】:《药性论》 【概况】: 异名 通草(《本经》),五叶木通、野木瓜、预知子(《开宝本草》)。 基源 为木通科木通属植物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的干燥藤茎。 原植物 木通Akebia quinata(Thunb)Decne.。二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白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var.australis(Diels)Rehd.,正品木通一般指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 历史 木通原名通草,始载于《本经》列为中品。《图经本草》载:木通“藤生,蔓大如指,其茎干大者径三寸,一枝五叶,颇类石韦,又似芍药,三叶相对。夏秋开紫花,亦有白花的。结实如小木瓜,食之甘美。 ”按上所述,似与本种相仿。《纲目》收入草部蔓草类。 今商品木通《中国药典1963年版》收载的木通为本种,除本属几种植物及本科八月瓜属、串果藤属植物外,东北多用马兜铃科的关木通,淮木通是西南所用的川木通《中国药典1977年版》及毛茛科的铁线莲属数种植物。其果实为预知子来源之一(《中国药典》1977、1990年版)。 又《本经》的通草到唐末宋初已分化为木通与通草两种中药材,苏颂指出:“俗间所谓通草乃通脱木也,古方所用通草皆今之木通。”而近代商品的大通草为五加科通脱木,旌节花属数种植物的茎髓亦有用作小通草。木通果实除药用作预知子外,通呼八月楂、八月瓜或挪子(腊瓜、那瓜)。而藤蔓呼为拿藤拿绳。 江苏以带叶的藤蔓充作“海风藤”用。 形态 木通为缠绕木质藤本,幼枝带紫色,老枝密布皮孔。叶簇生在短枝上,小叶5,倒卵形或椭圆形,顶端微凹并有细尖,全缘。小叶柄细,具关节,中央的最长,侧生的依次渐短。 花单性,雌雄同株;总状花序生于短枝枝端,长约10cm,雄花生于上部,下部著生雌花1~2,较大;雌花花被片3,暗紫色,内退化雄蕊6,心皮3~12;雄花具雄蕊6。 蓇葖果肉质,浆果状,椭圆形或略呈肾形,两端圆,长约8cm,径2~3cm,常1~2枚生于果柄上。种子多数,长卵形而稍扁,黑色或黑褐色。花期4月,果期8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图1513)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山沟溪旁等处的乔木与灌木林中。分布于陕西、江苏、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 三叶木通,白木通参见“八月札”条。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截取茎部,刮去外皮,阴干。 白木通产于四川、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木通主产于江苏、四川、湖北、湖南、广西。关木通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 小木通产四川、贵州、湖南等地。 绣球藤产于四川。 鉴别 性状 白木通茎藤圆柱形而弯曲,长30~60cm,直径1.2~2cm;表面灰褐色,外皮极粗糙而有许多不规则裂纹,节不明显,仅可见侧枝断痕。 质坚硬,难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较厚,黄褐色,木部黄白色,密布细孔洞的导管,夹有灰黄色放射状花纹,中央具小形的髓。气微弱,味苦而涩。 以条匀,内色黄者佳。 木通藤茎弯曲,直径1~1.8cm;表面黄棕至暗棕色,粗糙,有纵沟纹及不规则裂纹,外皮有明显剥落,有侧枝断痕。断面皮部黄棕色,木部黄白色,有放射状纹理,髓小。 显微 木通或三叶木通皮层外侧有切向排列的石细胞群,中柱鞘纤维束与石细胞连成断续环带;纤维、石细胞及有的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加工炮制 取原药材,洗净,略浸,润透,切薄片、干燥。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化学】: 日本产木通含木通皂甙(Akeboside)a,b,c,d,e,f,g1,g2,h,i,j,k[2]。从中尚分离出桦木醇(Butulin)、豆甾醇、β-谷甾醇及其β-D-葡萄糖甙、肌醇、蔗糖[3]和山柰酚[4]。 参考文献 [1]药学杂志(日) 1974;94(2):194 [2]Chem Pharm Bull 1974;22(10):2294 [3]药学杂志(日) 1974;94(2):189 [4]CA 1976;85:156619z 【药理】: ❶ 利尿作用 商品木通煎剂给兔ig或iv,均有利尿作用,但对去肝兔则无利尿作用。 家兔每日ip木通醇浸剂0.59g/kg,连续5d,有利尿作用,且较im0.1mg/kg的汞撒利为强。灰分无利尿作用,其利尿与所含钾盐无关。 木通甲醇提取物,对大鼠经双侧颈静脉结扎所致充血性水种,有明显抗水肿与利尿作用。 亦有报道利尿作用不明显。 ❷ 抗菌作用 本品醇浸液(1:20)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杆菌如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水浸剂(1∶5)对堇色毛癣菌也有抑制作用。 毒性 木通皂甙po毒性较小,其溶血指数为6.742,溶血作用较弱。 参考文献 中药药理与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74。 【药性】: 性味 苦.凉。 ❶ 《本经》:“辛,平。” 归经 心、小肠、膀胱经。 ❶ 《纲目》:“手厥阴心包络、手足太阳小肠、膀胱。” 功效 泻火行水,通利血脉,止痛通乳。 主治 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月经不调,闭经,乳汁不通。 ❶ 《本经》:“主去恶虫,除脾胃寒热,通利九窍血脉关节,令人不忘。”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内无湿热,津少气弱,精滑溲频及孕妇忌服。 ❶ 《本草经疏》:“凡精滑不梦自遗及阳虚气弱,内无湿热者禁用。妊娠忌之。” 配伍应用 ❶ 配生甘草稍、竹叶,治尿路感染,心烦口渴,小便赤涩。 ❷ 配瞿麦、萹蓄,治血淋。 ❹ 配滑石、车前子,治下焦湿热,小便不利。 ❻ 配生地黄,治血尿。 ❿ 配延胡索、牛膝,治妇人血滞经闭。 ⑾配穿山甲、留行子,治乳汁不下。 方选和验方 ❶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治心经热盛,口渴面赤,心胸烦热,渴欲冷饮,或心移热于小肠,口舌生疮,小便短赤,尿道刺痛:生地黄、甘草、木通各等份。为末,每服9g,加竹叶,水煎,食后服。 ❷ 木通汤(《证治准绳》)治小儿血滞于心,心窍不通,语言不出:木通、菖蒲、防风、枳壳、全蝎、炒僵蚕、甘草、木香、炮天南星各等份。为粗末,每服6g,加生姜1片,猪心3片,紫苏叶5叶,水煎服。 ❸ 木通汤(《圣济总录》)治产后乳汁不下:木通、钟乳、栝楼根、甘草各30g,漏芦(去芦头)60g。上5味,捣锉如麻豆大,每服6g,黍米15g同煎,候米熟去渣,温服,不拘时。 ❺ 木通散(《太平圣惠方》)治热病,小便不通,或淋漓疼痛:木通、琥珀各30g,赤芍药、茅根、枳实、炙甘草各15g。研为散,每服12g,水煎服。 ❻ 云南中医杂志 1991;(5):“治湿热型精子制动症:木通15g,龙胆草、黄柏、炒栀子、虎杖各10g,车前子、泽泻、生地各15g,柴胡5g,丹皮20g。水煎服。热重者增加黄柏、炒栀子、虎杖各至15g;湿重者加苍术、厚朴、菖蒲。” 每服6g,灯芯、葱白汤空腹服下。” ⑾《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痢疾:木通、甘草各9g,鲜马齿苋60g。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孟诜本草》:“治妇人血气:木通浓煎200~1000ml,饮之即通。” 【医药家论述】: ❶ 李杲:“《本草》十剂,通可去滞,通草、防己之属是也。夫防己大苦寒,能泻血中湿热之滞,又通大便;通草甘淡……利小便,专泻气滞也。肺受热邪,津液气化之源绝,则寒水断流,膀胱受湿热,癃闭约缩,小便不通,宜此治之。其症胸中烦热,口燥舌干,咽干,大渴引饮,小便淋漓或闭塞不通,胫酸脚热,并宜通草主之。 ……木通下行泄小肠火,利小便,与琥珀同功,无他药可比。” 盖其能泻丙丁之火,则肺不受邪,能通水道,水源既清,则津液自化,而诸经之湿与热,皆由小便泄去,故古方导赤散用之,亦泻南补北扶西抑东之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