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副词 一、用于谓语前,表示动作施行或情况发生在过去。 义即“曾经”。 ❶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 (《史记·孟尝君列传》)——客:门下食客。 蔽:遮挡。不等:不一样。 辍食辞去:停止吃饭辞别离去。 ❷ 所居之处,曾有狗舐地,因而穿之,得甘泉焉,至今名狗舐泉。 (《魏书·尔朱荣传》)❸ 曾随织女渡天河,记得云间第一歌。(《全唐诗·刘禹锡:听旧宫人穆氏唱歌》)❹ 天香满袖人知否,曾到旃檀小殿来。(《苏轼诗集·韩康公坐上侍儿求书扇上》)——旃檀:檀香,紫檀。 ❺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 (《稼轩长短句·汉宫春·会稽秋风亭观雨》)——袅袅:秋风吹拂貌。 二、表示情况出人意外。义即“竟”、“竟然”。 ❶ 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论语·先进》)——句义:我以为你是问别的,竟是问仲由和冉求。 ❷ 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 (《汉书·叙传》)——句义:从前有人去邯郸学习步法,竟然一点没学到,还把原来的走法也忘掉了,只好爬著回来了。 三、表示强调与夸张。义即“简直”。 ❶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列子·汤问》)——句义:你心的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简直连寡妇和幼子都不如。彻,通达。 ❷ 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古文观止·兰亭集序》)——快然自足:快乐而满足。老之将至:老年即将到来。 四、表示情况一直如此。 义即“从来”。 ❶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陶渊明集·五柳先生传》)——句义:已经喝醉了就退席,从来没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 ❷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白氏长庆集·观刈麦》)——句义: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不从事种田采桑的劳动! 五、用于递进复句的前一分句,提出更甚的情况尚且如此,后一分句表示:不及此甚者,更应如此。义即“尚且”、“还”。 ❶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汤问》)——句义:凭你的力量,尚且不能铲平魁父这样的小山头,又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❷ 堂堂大国,相率而拜犬豕,曾童孺之所羞,而陛下忍为之耶?(《宋史·胡铨列传》)——句义:堂堂大国的君臣,相随拜倒在狗猪似的敌人面前,连小孩子都羞于为此事,而您忍心做这事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