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词 | 智力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智力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关于学习的假说。 经多年实验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后逐渐成为一种学习理论。认为智力动作是外部物质动作的反映,其形成是外部物质动作向内部心理活动转化的结果。 其转化过程一般有五个阶段。 (1)动作的定向基础阶段,即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构成关于活动和活动结果的表象,以便对动作本身和结果进行定向。 (2)物质动作或物质化动作阶段,即借助实物、模像或图表等进行智力动作的阶段。学生通过外部的物质活动促进智力活动,了解学习内容。 (3)有声言语阶段。 是动作由外部形式转化为内部形式的开始,学生的智力动作不直接依赖实物而借助有声言语进行。(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学生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进行智力动作。 (5)内部言语阶段。学生智力动作简化、自动化,难以觉察。这一理论进一步论证了维果茨基的内化思想,在苏联有较大影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