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明党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明党参 【概况】: 异名 土人参、百丈光、天瓠(《证治准绳》),粉沙参、红党参(《本草从新》),金鸡爪(《本草求原》),山花(《中国药用植物志》),山萝卜(《浙江中药手册》)。 基源 为伞形科明党参属植物明党参的根。明党参属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为著名药材。 原植物 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H.Wolff(Conopodium smyrnioides Hiroe) 历史 赵学敏在《纲目拾遗》一书中以上人参一名始载云:“土人参各地皆产,钱塘西湖南山尤多,春二、三月发苗如蒿艾,而叶细小,本长2~3寸,作石绿色,映日有光,土人俟夏日采其根以入药,俗名粉沙参。”所谓红党参即将此参去皮净煮极熟,阴干而成,《证治准绳》:“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无毛。 根纺锤形或长索形。茎幼嫩时有乳白色粉霜,分枝疏散开展。 根生叶有长柄,柄长30~35cm,叶片通常3出式的二~三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宽卵形,长及宽各约2cm,无柄,上面深绿色;茎叶上部叶缩小呈鳞片状或叶鞘状。复伞形花序,无总苞片,伞辐6~10;小伞形花序有花10~15朵,有小苞片数枚,锐形;花在花蕾时略呈淡紫红色,开放后呈白色;萼齿小;花瓣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2mm,宽1~1.2mm,顶端渐尖而内折。 双悬果圆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3~4mm,宽2.5~3mm,分生果两端稍窄,背部向外隆起,主棱不明显。花期4~5月,果期6~7月。 (图见《江苏植物志》.下册.569页.图1658)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地土壤肥沃处或有岩石的山坡上。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生药】: 栽培 宜在温暖湿润、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砂壤土栽培。 能耐寒,不耐高温,怕涝。用种子繁殖,春、秋两季均可播种,但以9~10月秋播为佳。育苗,按行距20cm开浅沟,将种子拌细土或草木灰后撒入沟内,覆上薄土,再盖草,每亩用种量4kg。播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出苗时揭去盖草,注意拔除杂草与肥、水管理。夏季倒苗后,须及时盖草,防旱越夏。 生长2周年后移栽。一般宜在秋季进行,按行株距20×7cm条栽。栽后覆土压紧,以利越冬。也可用种子直播。 栽后每年春季出苗返青后,适时中耕除草,用人畜粪水追肥1~2次。倒苗后盖草或间作遮荫作物。 雨季注意排水。虫害蚜虫,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食心虫蛀食种子,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采集 3~4月间采挖。药材主产于江苏江宁、江浦、南京,安徽芜湖、安庆、滁县,浙江长兴、余杭等地。 鉴别 性状 根圆柱形,长纺锤形或不规则条块,略扭曲,长6~20cm,直径5~20mm。表面黄白色,光滑,半透明,常有纵沟纹,有的具红棕色斑点。 质硬而脆,角质样。折断面平坦,黄白色,皮部较薄,黄白色,易与木部剥离。 木部色较淡,粗短者,有时中空。 气微,味淡。以根粗细均匀、完整、质坚实而重、色黄白、断面角质样、半透明者为佳。 显微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扁平木栓细胞(商品多已除去)。 栓内层较薄,分布有少数分泌道。韧皮部甚厚,分泌道多数,由5~7个分泌细胞围绕,内含黄棕色树脂状物。形成层成环状。 次生木质部导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状。 (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466页.图366) 理化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6ml,冷浸4小时,过滤。滤液浓缩至干,残渣用氯仿溶解至10ml。 以中性氧化铝为吸附剂,石油醚(60~90C)-乙酸乙酯(1∶1)为展开剂,展距17.5cm。置紫外灯下观察,可见暗蓝、淡黄、浅蓝3个荧光点,用碘蒸汽熏后,除原有3斑点外,还出现2个棕色斑点。 (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466页.图367)。【化学】: 含有脂肪油、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磷脂、糖、淀粉和挥发油以及多糖成分[1-6]。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355 [2] 中国中药杂志 1992;17(9):561 [3] 中药材,1992;15(9)∶26 [4]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9(2)∶ 26.1992;8(4)∶223 [5]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993;5(4)∶35 [6] 中成药,1992;14(9)∶21 【药理】: ❶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明党参煎剂1∶10,0.5ml ip,24h后,可使小鼠脾NK细胞活性明显增高,体外试验低浓度(1∶640,1∶160)使NK细胞活性增强,高浓度(1∶10)则呈抑制作用,明党参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部分依赖于粘附细胞的存在[1]。 明党参煎剂15g/kg,明党参多糖30mg/kg ig,连续4d,用YC-花环率为指标,结果表明二者均增强小鼠巨噬细胞C3b受体的功能[2]。 毒性 明党参挥发油制成软膏(1∶20)及乙醚稀释液(1∶10),分别涂于手臂内侧皮肤约1cm2,用纱布包扎12h,皮肤出现红疹、痒,有时红疹连成一片;明党参刮皮工人的皮肤暴露部位,如手、前臂、脸颊,局部常发生红疹、痒痛,较重者红肿、生水泡以至糜烂等[4]。 参考文献 [1]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7(1)∶33 [2] 中国中药杂志 1992;17(9)∶561 [3]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 1993;9(1)∶26 [4] 药学学报 1966;13(2)∶82。 【药性】: 性味 甘、苦,凉。 ❶ 《本草从新》:“甘,微寒,淡。” 归经 入肝、肺经。 《四川中药志》:“入肝、肺二经。” 功效 润肺止咳,和胃止呕,平肝,解毒。 主治 肺燥咳嗽,胃虚呕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病后体虚,头晕泛恶,目赤肿毒,经闭,疔毒疮疡。 ❶ 《本草从新》:“补肺气,通、下行,补气生津。治咳嗽喘逆、痰壅火升,久疟,淋沥难产,经闭,泻痢由于肺热,反胃噎膈由于燥涩。” ”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熬膏。 使用注意 气虚下陷、精关不固及孕妇慎服。 ❶ 《本草从新》:“脾虚下陷,滑精梦遗俱禁用,以其下行而滑窍也,孕妇亦忌。” 配伍应用 ❶ 配仙鹤草、红枣等,治贫血、头晕无力。 ❷ 配枇杷叶、竹茹、麦冬,治胃热津亏,反胃呕哕等症。 ❹ 配桑白皮、枇杷叶、生甘草,治肺热咳嗽。 ❺ 配沙参、浙贝、梨皮,治燥热伤肺,咳嗽喘逆等。 ❻ 配枇杷叶、杏仁、麦冬,治夏、秋间感冒、急性气管炎,有口燥咽干,干咳无痰或少痰者。 方选和验方 ❶ 王安卿《采药志》:“补阴虚:土人参(即明党参)、对配茯苓。熬膏。” 水煎服。 单方应用 ❶ 《百花镜》:“治白带初起:土人参(切片)90g,用陈绍酒饭上蒸熟,分作3服。” 【医药家论述】: 吴仪洛《本草从新》:“土人参,性善下降,能伸肺经治节,使清肃下行。凡有升无降之证,每见奇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