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施莱尔马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施莱尔马赫 【生卒】:1768—1834年 【介绍】: 德国哲学家和神学家,生于布雷斯劳,在哈勒上大学。 1796-1802年在柏林任神职。1809年起被任命为哈勒大学神学和哲学教授以及柏林三一教会教长。1810年起任柏林大学教义神学教授。 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理论植根于他的神学研究,他系统研究并阐述了解释的一般方法,从而使解释学从只是适用于个别领域的具体技术提升为一般的方法论,成为一般解释学的创始人。 与个别解释学相反,施莱尔马赫提出了一种新的提问方式,他要询问有效解释可能性的条件是什么,并对理解过程提出了新的概念,把理解看作一种创造性的重组和重建。施莱尔马赫所提出的一般解释学理论的中心点是关于误解的经验以及如何防止这种误解再度发生。 施莱尔马赫提出了两类解释的具体方法。一是语法解释,共有44条语法规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开头两条:“每一在一给定文本中需要充分确定的东西只有参照作者与他最初的公众共有的语言领域才能确定”,“在一段给定的文章中每一个词的意义只有参照它与周围词的共存才能确定”。 这两条规则包含了整体与部份之关系的解释学循环思想。二是心理学解释,主要研究思想如何从作者生活的整体中产生。 施莱尔马赫认为心理学解释比语法解释更为重要,因为在创造性地重建作者的创造过程时,他可能把原作者处于无意识层次的东西挖掘出来,提升到意识层次,因此,解释者可能比作者本人能够更好地理解。 施莱尔马赫之所以在解释学历史上据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有三个原因: (1)他系统化了解释的方法并使之具有普遍适用性。 (2)他把语法解释和心理学解释相结合,从而使解释学既作为艺术,同时也成为科学。 (3)正是从他开始,解释学理论首次试图分析理解过程并研究了理解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施莱尔马赫的主要著作有:《论启示和神秘》(On Revelation and Mythology,1799)、《论宗教:致亲宗教的知识界人士》(On Religion:Speeches to its cultured Despisers,1799)、《独白》(Soliloquies 1800)、《以往伦理学说批判概述》(Oulline of a Critique of previous Ethical Theory,1803)、《神学研究简述》(Brief oulline of the Study of Theology,1811)、《基督教信仰》(The Christian Faith,1821-1822)。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