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新行为主义教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新行为主义教育 20世纪30年代开始流行的美国教育思想的一个流派,是华生的早期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教育学上的反映。 新行为主义教育学派保留了早期行为主义对人的行为进行客观分析找出刺激和反应间的规律的方法,改造了华生的唯心主义机械方法,吸取了目的心理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些概念,重视行为的总体性,强调组成行为目的和引进“操作性条件作用”和“积极强化”的理论,自称这一理论有别于旧行为主义,故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托尔曼、赫尔、斯金纳等。 新行为主义者没有摆脱早期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意识问题上的机械主义错误。 认为意识和行为的客观表现是同一事物,人类的思维最终必须用其行为解释。 所以只主张研究人的行为(包括语言)的客观表现,认为这等于研究了人的意识和思维。斯金纳将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应用在教育理论上,认为人是没有自由意识、自发的行为能力的东西,世界上更不存在意识,心灵之类的东西,人的一切行为都由外界引起并受其控制。 他重视“操作性条件作用”和“积极强化”在教育上的重要意义,认为“人性”有很强的可塑性。斯金纳还设计了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 提出学习是一门科学,教学是一门艺术。程序教学是指一种类型的学习经验,即教师依赖教学艺术技巧,运用一套事先设计好的、有一定顺序的特定行为的教学机器,使学生按照人们所期望的方式去学习、行动。让学生在特定方式的引导下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行为,并学会原设计程序者想要教给他的那些知识。 斯金纳的做为教学辅助工具的机器正在一些国家中广泛试验,其本人也因此被誉为“教学机器之父”。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