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
出自《列子·汤问》。 年近九十的愚公率领子孙立志挖掉太行、王屋两座大山。由此遭到了智叟的嘲笑。愚公说,山不会增高,而我的挖山的子孙是无穷无尽的,终有征服大山之日。 愚公的至诚感动了天帝,他派两个神仙把山背走了。 严北溟《列子译注》说:“‘愚公移山’原意在于打破世人急功近利眼光,应像愚公那样忘怀以造事,无心而为功。”这说明大智若愚的愚公是个带有浓厚道家色彩的形象,由他身上体现了道家绝圣弃智的主张。 然而这则寓言在客观上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它的本意。其一,在天人关系方面,它注重人事,反映出人定胜天的思想。 其二,愚公关于山与人关系的分析,实际讲的是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化,这里面包含著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愚公移山”作为典故,常指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