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在言外
这是皎然提出的诗应含蓄的主张。 语出《诗式》卷二:“且如‘池塘生春草’,情在言外,‘明月照积雪’,旨冥句中,风力虽齐,取兴各别”。又说:“情者,如康乐公‘池塘生春草’是也。抑由情在言外,故其辞似淡而无味,常手览之,何异文侯听古乐哉?”情在言外,旨冥句中,就是强调诗的表现要含蓄,不直接抒发感想,而是寓意于其中。诗应含蓄的意见由来已久。 早在汉代《毛诗序》中就有“主文而谲谏”的说法,也是主张不直言。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曾专论含蓄。 他说:“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又说:“隐也者,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不过,刘勰还主要是作为修辞、表达方法提出来的,所以他隐与秀并提。 皎然是把“情在言外”作为一种诗歌创作主张提出来,他的主张对于矫正诗歌创作中的浅、露、直的毛病有积极意义。但是,对于某些本来就比较脱离现实生活的诗人,又追求“情在言外”的艺术情趣,就容易走入晦涩、朦胧、缺乏激情的极端。 |